传统抗癌中成药
1.丸剂
(1)西黄丸(出自《外科证治全生集》)
主要成分:麝香、牛黄、炙乳香、炙没药。
功能:解毒散结、消肿止痛。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能增强对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激活作用。
主治:用于乳癖、乳痨、乳岩、瘰疬、疔毒恶疮、多发性脓肿、淋巴结炎、寒性脓疡。适于肝癌、肺癌、胃癌、肠癌、乳腺癌、食管癌、急慢性白血病等辨病选用。
制剂规格:糊丸。每瓶装3g,约10粒。
用法与用量:每天2次,每次3g,温开水或黄酒送服。
注意事项:
①气血两虚者慎用。
②孕妇忌服。
(2)六神丸(出自《中国医学大辞典》)
主要成分:麝香、牛黄、冰片、珍珠、蟾酥、雄黄。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有明显的抗肿瘤、消炎和镇痛作用。
主治:热毒引起的咽喉肿痛、烂喉丹痧、单双乳蛾、小儿热疖、痈疡疔疮、乳痈发背及一切无名肿毒。适于白血病、上消化道肿瘤、鼻咽癌等辨病选用。
用法与用量:白血病,每天4次,每次30~40粒;上消化道肿瘤,每天4次,每次10~15粒;空腹温开水送服。鼻咽癌及口腔癌溃疡可配合局部上药。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
(3)当归龙荟丸(出自《医学六书》)
主要成分:当归、龙胆草、栀子、黄连、黄柏、黄芩、大黄、芦荟、青黛、木香、麝香等。
功能:清热泻肝、攻下行滞。有显著的抗白血病的作用。
主治:肝胆实火引起的头痛面赤、目赤肿痛、胸胁胀痛、便秘尿赤、形体壮实、脉弦等症。适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等辨病选用。
用法与用量:每天3次,每次6~12g,温开水送服。
不良反应:轻微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坚持服药上述症状可逐渐减轻或消失。
(4)大黄庶虫丸(出自《金匮要略》)
主要成分:大黄、黄芩、生地黄、甘草、桃仁、苦杏仁、白芍药、干漆、水蛭、虻虫、蛴螬、庶虫。
功能:祛瘀生新、消癥通经,缓中补虚。有抗肿瘤作用;对放、化疗有协同作用。
主治:瘀血内停、腹部肿块、肌肤甲错、目眶黯黑、潮热羸瘦、经闭不行,又治五劳七伤,不思饮食。适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原发性肺癌、肝癌、子宫肌瘤的辨病选用。
制剂规格:丸剂。
用法与用量:每天3次,每次3g,温开水送服。
注意事项:
①该药药性较猛,血虚者不可用。
②孕妇禁用。
(5)鳖甲煎丸(出自《金匮要略》)
主要成分:鳖甲胶、大黄、地鳖虫、桃仁、鼠妇虫、蜣螂、凌霄花、牡丹皮、硝石、蜂房、柴胡、厚朴、桂枝、干姜、瞿麦、石韦、葶苈子、半夏、射干、黄芩、党参、阿胶、白芍。
功能: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主治:用于胁下癥块。适于肝、脾肿大或腹腔转移癌、妇科肿瘤等辨病选用。
制剂规格:小粒蜜丸剂。每袋500g。
用法与用量:口服。成人服用,每服6~9g,每日2次,空腹温开水送服。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
(6)桂枝茯苓丸(出自《金匮要略》)
主要成分:桂枝、茯苓、丹皮、桃仁(去皮尖)、芍药。
功能:活血化瘀,缓消癥块。
主治:妇人小腹宿有癥块,按之痛,腹挛急,脉涩,或经闭腹胀痛,或难产或胞衣不下,或死胎不下,白带多;或产后恶露不尽,腹痛拒按,舌暗有瘀斑。适于妇科肿瘤、前列腺肥大等辨病选用。
制剂规格:蜜丸剂。每丸重10g。
用法与用量:口服。每次服1丸,每日3次,食前温开水冲服,如未见效,可每次服2丸。
注意事项:
①本方用于妇人妊娠有瘀血者,只可缓图,不能过急,因此,应严格掌握剂量,慎勿多服。
②对孕妇无瘀血者忌用。
(7)安宫牛黄丸(出自《温病条辨》)
主要成分:牛黄、郁金、水牛角(代犀角)、黄连、黄芩、山栀、朱砂、雄黄、梅片、麝香、珍珠、金箔衣。
功能:清热开窍、豁痰解毒。有抗肿瘤作用;亦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主治:温热病,热邪内陷心包、痰热壅闭心窍。高热烦躁,神昏谵语,以及中风昏迷,小儿惊厥属邪热内闭者。适于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等辨病选用。
制剂规格:丸剂。每丸重3g。
用法与用量;每天1次,每次1丸,吞服或温开水化服,显示疗效后改为每2天或3天1次,每次1丸。
(8)五海瘿瘤丸(出自《古今医鉴》)
主要成分:海带、海藻、海螵蛸、海蛤粉、煅海螺、木香、川芎、白芷、夏枯草、昆布。
功能:软坚散结、化痰消肿。
主治:用于气滞痰热凝于经络引起的瘿瘤,瘰疬结核,乳核胀痛。适于甲状腺肿瘤、乳房肿瘤、颈淋巴结核等辨病选用。
制剂规格:蜜丸剂,每丸重9g。
用法与用量:口服。成人每次服1丸,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注意事项:
①阴虚火旺者慎用。
②孕妇忌服。
③忌生冷油腻。
(9)内消瘰疬丸(出自《疡医大全》)
主要成分:夏枯草、海藻、天花粉、连翘、地黄、当归、玄参、浙贝母、海蛤粉,熟大黄、桔梗、硝石、大青盐、薄荷、白蔹、甘草、枳壳。
功能:软坚散结。
主治:瘰疬痰核。适于甲状腺肿瘤、乳房肿瘤等辨病选用。
制剂规格:水丸剂。每袋18g。
用法与用量:口服。成人1次服6~9g,1日2次,温开水送服;7岁~14岁服成人量二分之一;3岁~7岁服成人量三分之一;3岁以下服成人量四分之一。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
(10)阳和丸(出自《外科证治全生集》)
主要成分:熟地黄、鹿角胶、肉桂、麻黄、炮姜、白芥子、甘草。
功能:温经通络,消肿散结。
主治:阴疽流注,久不溃散,贴骨阴疽,鹤膝风症。适于乳癌、恶性淋巴瘤等辨病选用。
制剂规格:蜜丸。
用法与用量:口服,1次3g,1日2次。
注意事项:阴虚有热及破溃日久者忌用。
(11)梅花点舌丹(出自《外科证治全生集》)
主要成分:雄黄、牛黄、熊胆、冰片、硼酸、血竭、葶苈子、沉香、乳香、没药、麝香、珍珠、蟾酥、朱砂。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有抗肿瘤作用;能增强免疫功能。
主治:热毒炽盛、疔疮发背、痈疽肿毒、实火牙痛、喉蛾喉风、口舌糜烂、牙周流脓。适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食管癌、贲门癌、舌癌、口腔癌等辨病选用。
制剂规格:水丸,10粒重1g。
用法与用量:每天3次,每次6~10粒,温开水送服。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
(12)小金丹(又名小金丸)(出自《外科证治全生集》)
主要成分:白胶香、制草乌、五灵脂、地龙、木鳖子、乳香、没药、酒炒归身、麝香、墨炭。
功能:散结消肿、化瘀止痛。
主治:用于阴疽初起、肿硬作痛、乳岩、瘰疬、瘿瘤、无名肿毒。适于乳房肿块、甲状腺瘤、甲状腺癌、胃癌、恶性淋巴瘤等辨病选用。
制剂规格:丸剂。每粒重0.6g,每瓶4粒;每粒重0.06g,每瓶40粒。
用法与用量:每天2次,每次1.2~3g,温开水送服。
注意事项:
①孕妇忌服。
②该药含五灵脂,不可与人参同时服用。
(13)醒消丸(出自《外科证治全生集》)
主要成分:乳香、没药、麝香、雄黄、黄米饭。
功能:活血散结,解毒消痈。
主治:一切红肿痈毒。适于乳癌、口腔癌、皮肤癌等辨病选用。
制剂规格:丸剂,小粒。
用法与用量:口服。每次3g,每日2次。
注意事项:
①用陈酒送服。醉而盖被,使之出汗。
②孕妇忌服。
(14)蟾酥丸(出自《外科正宗》)
主要成分:蟾酥、轻粉、枯矾、寒水石、铜绿、乳香、没药、胆矾、麝香、雄黄、蜗牛、朱砂。
功能:解毒消肿、活血定痛。
主治:一切恶疮,疔疮、发背、脑疽、乳痈、附骨、臀腿等疽。适于乳癌、皮肤癌等辨病选用。
制剂规格:丸剂,小粒。
用法与用量:口服。每次3g,每日2次。
注意事项:
①用热酒一盅送服。盖被取汗。
②孕妇忌服。
(15)化癥回生丹(出自《温病条辨》)
主要成分:人参、鳖甲胶、大黄、益母草膏、熟地、白芍、当归、苏木、桃仁、公丁香、杏仁、麝香、水蛭、虻虫、阿魏、干漆、川芎、两头尖、三棱、乳香、没药、姜黄、肉桂、川椒、藏红花、五灵脂、降香、香附、吴茱萸、延胡索、小茴香、良姜、艾叶炭、苏子霜、蒲黄。
功能:祛瘀活血,消散症积。
主治:腹中肿块、淤滞疼痛、跌打损伤、妇女经闭等症。适于肝、脾肿大或腹腔转移癌、妇科肿瘤等辨病选用。
制剂规格:大粒蜜丸,每粒重4.5g。
用法与用量:口服。每次4.5g,每日1~2次。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
(16)十全大补丸(出自《和剂局方》)
主要成分:人参、肉桂、川芎、地黄、茯苓、白术、炙甘草、黄芪、当归、白芍、生姜、大枣。
功能:益气补血,扶正培本。具有显著的免疫增强效果,可促进肿瘤坏死因子(TNF)的产生;具有抗癌活性;能增强放疗、化疗药物的抗癌作用,降低其毒性,延长患者生命。
主治:治疗各种肿瘤;放疗、化疗引起的毒副反应,如食欲下降、全身疲倦、白细胞下降、面色萎黄、脚膝无力等。
用法与用量:每天2~3次,每次6g,温开水送服。
(17)补中益气丸(出自《脾胃论》)
主要成分:黄芪、炙甘草、人参、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
功能:益气升阳、调补脾胃。有免疫增强效果,提高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活性,提高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有显著的抗突变作用;增强机体抵抗力、改善一般状态等;对放疗、化疗有协同治疗作用,并降低放、化疗的毒副反应,显著延长患者接受放、化疗的时间。
主治:治疗各种肿瘤放疗、化疗引起的毒副反应,如食欲不振、全身倦怠、白细胞下降、贫血、低蛋白血症等。
用法与用量:每天2~3次,每次6g,温开水送服。
(18)六味地黄丸(出自《小儿药证直诀》)
主要成分:熟地黄、山萸肉、山药、泽泻、丹皮、茯苓。
功能:滋补肝肾,养血育阴。有显著免疫增强活性,能提高细胞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抗肿瘤能力,对放疗有协同作用。
主治:食管癌、食管上皮细胞增生症、小细胞肺癌、鼻咽癌等属肝肾阴虚者。
用法与用量:每天2~3次,每次6g,温开水送服。
(19)人参养荣丸(出自《和剂局方》)
主要成分:人参、黄芪、白术、白芍、茯苓、甘草、当归、肉桂、陈皮、远志、五味子、熟地、生姜、红枣。
功能:补益气血,安心宁神。
主治:辅助治疗各种肿瘤,放疗、化疗引起的毒副反应,气血两亏,形瘦神疲,食少便溏等症。
制剂规格:丸剂,小粒蜜丸。
用法与用量:口服。每次9g,每日2次。
2.粉剂、散剂、膏剂
(1)三品一条枪(出自《外科正宗》)
主要成分:白砒、明矾、雄黄、没药。
功能:祛腐拔毒、止血活血、收敛生肌。对癌细胞有直接杀伤作用。
主治:痔疮肛瘘、瘿瘤瘰疬、疔疮发背、脑疽等。适于皮肤癌、早期宫颈癌、直肠癌等辨病选用。
制剂规格:粉剂、杆剂、饼剂。
用法与用量:皮肤癌,先用呋喃西林液棉球清擦局部,然后将三品一条枪粉0.3~0.6g撒布于癌灶,再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加盖纱布后固定,每天换敷料1次,3~5天上药1次,上药3~5次可将癌组织全部腐蚀,待坏死组织全部脱落后,取多点活检,证实局部无癌存在时,使用四环素软膏涂布,使新生肉芽组织形成鳞皮覆盖,必要时可行植皮。早期宫颈癌,常规消毒阴道、宫颈,视病情不同而选用杆剂插入宫颈管或饼剂外敷宫颈,用凡士林纱布保护阴道穹隆,消毒棉球压紧固定,每天更换棉球,注意药物位置有无移动,经过5~8天,则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形成明显分界而自然脱落,以后根据具体情况用杆剂或饼剂5~8次,每次用药间隔7~10天,直至宫颈部病变消失,宫颈管形成圆锥筒状缺损。
注意事项:
①皮肤鳞癌者基底细胞癌面积过大、浸润较深,或骨质被破坏已发生转移者禁用。
②皮肤癌并发急性传染病或严重心、肝、肾、高血压等疾病者禁用。
③宫颈癌只限于宫颈原位癌和宫颈癌Ⅰ期、且全身无重要脏器功能损害患者。
④老年妇女宫颈高度萎缩者禁用。
(2)紫金锭(又名玉枢丹)(出自《片玉心书》)
主要成分:山慈菇、五倍子、千金子霜、红芽大戟、朱砂、雄黄、麝香。
功能:辟瘟解毒、止痛散结。有明显抗肿瘤作用。
主治:疫毒、痰浊等引起的咽喉肿痛、吞咽困难、恶心呕吐、泄泻、昏迷痉厥、牙关紧闭、舌红苔厚黄腻、脉洪大或滑数。亦适于食管癌、贲门癌、白血病等属痰热壅盛,吞咽梗阻者。
制剂规格:散剂。
用法与用量:每天2次,每次1.5g,温开水送服。食管癌而见吞咽困难陡然加重、痰涎涌盛、滴水难进者,研极细末,少少含咽(不可用水),一般可见痰涎明显减少,吞咽梗阻显著改善,第二日可进流质饮食。梗阻症状显著减轻者,可减量如法再服,或长期少量内服该药。
注意事项:孕妇慎服。
(3)夏枯草膏(出自《证治准绳》)
主要成分:夏枯草(炼蜜成膏)。
功能:清肝火、散郁结、清头目。有抗肿瘤作用。
主治:湿气郁滞、瘀阻经络引起瘿瘤痰核、瘰疬鼠疮、痈疖肿痛。适于甲状腺肿瘤、颈淋巴结核、乳癌等辨病选用。
制剂规格:膏剂,大瓶装60g,小瓶装30g。
用法与用量:每天2次,每次15g,温开水送服。
注意事项:体虚慎用。
(4)如意金黄散(出自《医宗金鉴》)
主要成分:大黄、黄柏、姜黄、白芷、天花粉、厚朴、生南星、陈皮、苍术、甘草。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热毒引起的红肿热痛,妇人乳痈,小儿丹毒、痈疽、发背、疔疮肿毒等病症。如体表转移癌属热毒亢盛者。
制剂规格:散剂。
用法与用量:外用。用蜂蜜或凡士林,调匀成膏,外敷于患处,每天敷1~2次。
注意事项:
①该药有毒,不可内服。
②治疗期间,忌食辛辣食物及烟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