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对化疗的增效作用

一、中医药对化疗的增效作用

主要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依照病人的正气(气、血、阴、阳)亏虚,邪气(痰浊、瘀血、气滞)盛衰情况,制订相应的治则。主要包括有:

(一)扶正培本法

1.益气法

主要症状:乏力懒言,面色萎黄,口淡乏味,胃纳不佳,舌淡,苔白,脉虚大。

治法:益气健脾。

代表方剂:四君子汤。

党参、白术、茯苓、薏苡仁、陈皮等。

2.养血法

主要症状:形体虚弱,眩晕耳鸣,眼花,心悸易惊,面色少华,舌淡少苔,脉细。

治法:养血和血。

代表方剂:四物汤。

当归、白芍、生地、川芎、鸡血藤等。

3.养阴法

主要症状:口燥咽干,肌肤干燥,尿少,大便秘结,舌红干,苔少或无苔,脉细。

治法:养阴生津。

代表方剂:生脉散。

党参、麦冬、五味子、黄精、生地、石斛等。

4.温阳法

主要症状:面色苍白,畏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象沉弱。

治法:益气温阳。

代表方剂:肾气丸。

附子、肉桂、地黄、山药、山萸肉、牛膝、车前草等。

(二)驱邪疏理法

1.疏肝理气法

主要症状:胸胁满痛不舒,烦闷,呕吐吞酸,暖气,舌边红,脉弦。

治法:舒肝理气。

代表方剂:半夏厚朴汤。

苏叶、半夏、茯苓、厚朴、生姜等。

2.活血化瘀法

主要症状:面色晦暗,疼痛如刺,痛处不移,入夜更甚,爪甲有瘀点,舌质紫暗,有瘀点、瘀斑,脉涩。

治法:活血化瘀。

代表方剂:血府逐瘀汤。

当归、生地、桃仁、红花、川芎、赤芍、牛膝、枳壳、甘草、柴胡、桔梗等。

3.清热解毒法

主要症状:发热,目赤面红,或口渴欲饮,或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数。

治法:清热解毒。

代表方剂:五味消毒饮。

菊花、紫花地丁、天葵子、连翘、蒲公英等。

4.化痰散结法

主要症状:胸闷胀满,痰多,形体肥胖,恶心欲吐,舌苔白腻,脉滑。

治法:化痰散结。

代表方剂:导痰汤。

半夏、陈皮、茯苓、甘草、枳实、制南星等。

抗肿瘤药杀伤癌细胞的同时,对于人体的某些正常组织器官细胞亦有一定损害。主要表现在胃肠道、骨髓造血组织和生殖细胞。此外,还有的药物对某个特定的组织器官有损害。进入80年代后期,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问世,为化疗的进步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在此以前化疗药的毒副反应是影响化疗疗效的主要因素,许多病人因化疗的毒副反应严重而放弃治疗。中医药在化疗减毒作用疗效可靠,并作了许多有益的尝试。

程剑华应用芪苓汤与常用的水化疗法对照,观察高剂量顺铂肾毒性的解毒作用。主要药物由黄芪、茯苓、白术、党参、甘草等组成。观察方法:顺铂剂量为60~100mg/m2,观察组每天输液量1 000mL,连用2天。化疗前1天开始服用芪苓汤,每日1剂,分2次服,连服5~7天。对照组采用国内常用的水化疗法,输液2天,第1天输液量3 500~4 000mL,第2、3天输液量1 500~2 000mL,同时给予利尿和止吐治疗。结果: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各治疗73个周期,观察组的BUN、Cr、β2~MG、尿NAG均值治疗后均有所下降,血NAG稍有升高,但均无显著性差异,观察治疗后BUN、Cr均无1例异常。对照组治疗后BUN、Cr均值均略有上升,其中有4例轻度异常,血β2~MG、NAG和、尿NAG值稍有下降。治疗后两组比较,观察组的BUN、Cr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P<0.01),两组病例治疗后尿NAG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观察组治疗前后肾图检查均正常者11例,治疗前肾图检查有肾损害2例,治疗后1例改善,1例无变化,治疗前未检查,治疗后肾图检查有肾损害3例,治疗后观察组每天平均尿量2663mL,对照组每天平均尿量3 592mL。表明芪苓汤有明显的利尿作用。

林洪生应用心康口服液治疗15例用阿霉素后出现心电图改变或心率超过120次/分的患者,主要药物有黄芪、生地、蒲公英、黄芩等。用药后10/15例患者的心动过速得到治愈,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心电图异常的4例患者3例恢复了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