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综合治疗
1.辩证论治
(1)寒痰凝滞证
治法:温阳益肾,散寒通滞。
主方:阳和汤(《外科全生集》)加减。
常用药:熟地20g,鹿角胶10g,白芥子10g,炮姜6g,肉桂3g,麻黄3g,甘草6g。
加减:肾阳虚衰者,选加附片、鹿茸、桂枝、肉桂等;血虚者,选加阿胶、当归、白芍、首乌等;痰湿者,选加浙贝母、半夏、橘核等;食欲不振者,选加茯苓、炒白术、石菖蒲、焦三仙等;血瘀者,选加川芎、丹参、桃仁、红花等。
(2)气郁痰结证
治法:舒肝解郁,化痰散结。
主方: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常用药:柴胡12g,当归10g,白芍10g,白术10g,茯苓15g,煨姜6g,薄荷9g,炙甘草6g。
加减:大便干结者,选加大黄、元明粉等;面赤易怒者,选加丹皮、栀子、黄芩等;腹胀嗳气者,选加旋复花(包煎)、半夏、陈皮、木香、砂仁、乌药等;痰湿互阻者,选加浙贝母、半夏、瓜蒌等;有血液瘀滞者,选加桃仁、红花、丹参、赤芍等。
(3)痰热阻肺证
治法:清肝泻肺,解郁散结。
主方:黛蛤散(《验方》)合泻白散(《小儿药证直诀》)加减。
常用药:青黛10g,海蛤壳10g,桑白皮10g,地骨皮10g,生甘草6g,粳米20g。
加减:痰瘀互阻者,选加浙贝母、黄芩、瓜篓、川芎、红花、桃仁等;胸胁满闷者,选加半夏、枳壳、香附、郁金等;气逆咳嗽剧烈者,选加旋复花、款冬花、杏仁等;热毒壅盛,痰热结滞,发热烦躁,口干欲饮,苔黄脉数者,选加金银花、连翘、天葵子、板兰根等。
(4)痰瘀互结证
治法:活血化痰,软坚散结。
主方: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
常用药:当归12g,桃仁12g,红花10g,川芎10g,赤芍10g,丹皮10g,元胡6g,五灵脂10g,乌药10g,香附9g,枳壳10g,甘草6g。
加减:腹痛者,选加白芍、乌药、青陈皮等;腹胀者,选加木香、大腹皮、枳实等;腹大如鼓者,选加猪茯苓、汉防己、木瓜等;午后低热者,选加青蒿、鳖甲、地骨皮、银柴胡等;出血者,选加仙鹤草、茜草、三七等。
(5)气血两虚证
治法:益气补血,兼清热解毒。
主方:八珍汤(《正体类要》)加减。
常用药:人参(党参)15g,白术10g,茯苓10g,当归10g,川芎10g,白芍10g,熟地10g,生姜6g,大枣6枚,甘草6g。
加减:外感毒热者,选加生石膏、银花、连翘、黄芩、贯众等;热毒壅盛者,选加虎杖、白花蛇舌草、半枝莲、龙葵等;血热妄行出血者,选加丹皮、白茅根、大小蓟、藕节等;胁下症积坚硬不移者,选加三棱、莪术、地龙、水蛭、蜈蚣等;颈、项痰核者,选加半夏、胆南星、浙贝母、玄参等。
(6)肝肾亏虚证
治法:滋补肝肾,软坚散结。
主方:大补阴丸(《丹溪心法》)加减。
常用药:熟地20g,黄柏10g,知母10g,龟板12g
加减:手足心热者,选加知母、黄柏、地骨皮、青蒿、牡丹皮等;盗汗甚者,加牡蛎、浮小麦、麻黄根等;痰湿阻滞者,选加浙贝母、半夏、玄参等;血液瘀滞者,选加桃仁、红花、丹参、赤芍等;内脏症块,选加鳖甲、牡蛎、桃仁、红花等。
2.手术治疗:对病理活检、消化道等较局限原发淋巴瘤或发生梗阻、穿孔以及开胸或开腹探查术等均是必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3.放疗:Ⅰ、Ⅱ、ⅢA期HL患者和低度恶性NHL给予扩大野放疗,包括斗篷野、锄型野、倒叉野,根治量为3500~4500cGy/4~5周。Ⅲ、Ⅳ期病例待全身疾病得到控制,对局部残存病变可进行局部放疗。
4.化疗:根据病理类型选择。ⅢB、Ⅳ期HL首选化疗,并以化疗为主,以后随病情变化病灶局限,酌情进行局部辅助放疗。Ⅲ、Ⅳ期NHL以化疗为主。常见化疗方案见表1~2。
5.生物免疫治疗:①α-干扰素对低度恶性NHL有效,以200~300万u/m2,皮下注射,每周3次,有效率40%~50%,缓解期6~8个月。与化疗合用于诱导治疗或单用作为缓解后维持治疗。②抗CD20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药375mg/m2,每周1次,连续4周配合CHOP化疗,治疗CD20+的B细胞淋巴瘤疗效突出并且耐受性好;对复发和难治惰性淋巴瘤也有效。③嘌呤类似物:氟达拉宾(fludarbine),在初治的惰性淋巴瘤,总有效率为65%,可采用FMD(氟达拉宾、米托蒽醌、地塞米松)联合化疗方案。
6.干细胞移植:对50岁以下患者,能耐受大剂量放、化疗的联合治疗,结合异基因或自体骨髓移植,可望取得较长缓解期和无病存活期。化疗尚敏感的复发患者和初始诱导治疗失败的年轻患者(<60岁)适于进行异基因SCT,约50%的此类患者可能受益。如骨髓未累及,可用自体骨髓或周围血干细胞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