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感染的预防
1.环境因素
①洗手和戴口罩。②保护性隔离,包括患者住层流室。最近的一项随机试验证明,保护性隔离与不进行保护性隔离在并发感染上无显著性差异。③其他,新鲜水果蔬菜及日常食物中含有大量的细菌,要注意进食加热过的食物,水果要去皮吃。另外,处于危险期的患者要尽量少去公共场合,不接触刚接种的儿童及其他患病的人。
2.微生物培养
即使没有感染的迹象也要对身体的分泌物进行培养,以便在发生情况时能准确地分析病情。
3.预防性用药
(1)抗生素。①肠道不吸收药物,临床试验验证口服肠道不吸收药物不能起到预防作用。②喹诺酮类药物,使用诺氟沙星和环丙沙星能降低粒细胞减少的癌症患者感染机会。化疗前常规使用诺氟沙星200mg静滴,每日2次,以预防感染。但由于耐药的发生率很高,应减少此类药物的使用。因为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此类药不被推荐在儿童中使用。③磺胺类药物,由于有潜在的骨髓毒性及其他的不良作用,这类药物不用于感染的预防。④第三代头孢类药物,非常有效的药物,但临床试验的结果显示此类药耐药的发生率增高,限制了临床使用。
(2)抗真菌药。在一项临床试验中证明每日450mg的氟康唑治疗能降低局部或全身性的真菌感染。但综合众多的文献,目前用氟康唑进行真菌感染的预防还是有争议的。
(3)抗病毒药。阿昔洛韦静注(6.25mg/kg,每日2次)或口服(200~400mg,每日3~5次)能预防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同样阿昔洛韦也能治疗巨细胞病毒感染,在骨髓移植后1个月内静脉高剂量(12.5mg/kg,每日3次)应用能降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发生率。静脉用阿昔洛韦对所有的疱疹病毒都有治疗作用,对骨髓移植患者也能降低巨细胞病毒的感染率。
(4)抗寄生虫药。磺胺甲唑-甲氧苄啶能预防卡氏肺囊虫感染,每月1次治疗的丙烷咪气雾剂也有预防作用。对来自肠类圆线虫感染流行地区的患者在进行免疫抑制治疗前必须进行大便培养及治疗。
(5)免疫。对患者进行预防接种,应用生物反应调节剂,如输注免疫球蛋白、单克隆抗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免疫球蛋白等都能降低患者感染的发生率。
(6)其他。粒细胞减少患者静脉导管最好每72h更换1次;应尽量避免通过直肠测体温,使用直肠栓剂及不必要的直肠检查;另外,还应鼓励患者尽量下床活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