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放射疗法
放射治疗是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放射治疗前应明确诊断,确定肿瘤部位,以达到即对肿瘤部位的充分照射,又最大限度地保护正常组织器官。放疗主要用于头颈部肿瘤、食管癌、肺癌、乳腺癌等肿瘤的治疗,在很多情况下单纯放疗不能达到满意疗效。
X线和γ线:都属于电磁辐射又称光子,X线来自X线机直线加速器,而γ线来自人工的核素。X线是目前放射治疗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射线。能量低于1MeV的X线,因骨吸收多、皮肤表面剂量高,临床已极少使用。而广泛应用的是4~25MeV的X线。其特点是:①深部剂量高;②皮肤表面剂量低;③通用性高;④软组织与骨的吸收相近;⑤制成各种形态的放射性同位素线放射源;⑥高能线穿透能力强。
快中子的放射治疗:产生快中子的设备和方法有中子发生器和回旋加速器两种。前者体积小,造价相对较低;后者造价昂贵,机器庞大,但输出能量高、性能可靠。其特点是:①快中子是高射线,在射程中损失能量较大,其深部剂量与钴60相似;②快中子束半影大;③皮肤的减免作用差,皮肤与皮下组织反应大;④快中子在组织内发生弹性和非弹性散射,脂肪等皮下组织较X线和钴60纤维化严重。
伽马刀:是一门崭新的学科——立体定向放射外科。伽马刀融合现代计算机技术、立体定向技术和放射外科技术于一体,在接受CT或磁共振检查信号后,将伽马射线聚集通过精确立体定向,1次性、致死性地摧毁靶点内的组织,达到外科手术切除或毁坏的效果。由于采用旋转聚集的方法,射线在经过人体正常组织时,人体正常组织仅受到瞬间、几乎无伤害的照射,而且剂量锐减,因而治疗照射范围与正常组织界限非常明显,边缘如刀割一样人们形象地称之为“伽马刀”。它不像外科手术那样马上切除病变组织,但需要治疗的部位在接受照射有一个蜕变、坏死、吸收的过程。瑞典科学家在20世纪70年代发明了治疗头部疾病的头部伽马刀,迄今世界上共有100多台在各国使用,全身伽马刀于1997年问世,将伽马刀的适应证扩展于全身。
放疗的一般过程为,首先确定放射治疗的患者医生要认真的定位,标画放射野计算照射剂量,以后由技师全程监视患者治疗情况并填写治疗记录录入磁盘。一般放射为每日1次,每周5次。超分割照射治疗每日两次中间休息6小时。
早在70年代就已开始应用中医药配合放疗的增效减毒研究,经过30余年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已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得到了医学界的认同。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放疗科用活血化瘀中药加放疗和单纯放疗对照分析197例鼻咽癌患者。其中中药加放疗组(中放组)92例,对照组(单纯放疗组)105例。两组病期分布基本一致,两组所用照射技术、疗法、剂量相同。中放组从放疗开始至结束服中药,所用活血化瘀中药方剂:当归10~12g,桃仁、红花、赤芍、葛根各10g,丹参15~20g,鸡血藤、黄芪各15~30g,陈皮9g,每日一剂,早晚分服。结果:中放组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1.3%、67.4%、52.5%,对照组为80%、33.3%、24%(P<0.01)。中放组肿瘤消失88例(95.6%),对照组肿瘤消失93例(88.6%)。两组照射剂量无显著差异,放疗后肿瘤再发部位的比较(包括原发灶、颅底、颈淋巴结):中放组1~5年肿瘤再发者26例(28.2%),对照组再发者35例(33.3%)。远处转移中放组11例(11.9%),对照组22例(20.9%),统计学处理无差异。死亡原因分析:由原发灶复发或转移引起者中放组32例,(34.8%),对照组50例(52.4%),统计学处理差异明显(P<0.05)。证明活血化瘀中药加放疗治疗效果优于单纯放疗组。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采用扶正解毒冲剂对头颈部肿瘤的放疗中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证实,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放疗完成率93.3%,而单纯放疗组完成率74.2%(P<0.01),并明显减轻了放疗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
李连华等用益气养阴汤治疗鼻咽癌,具体药物为太子参30g,元参、麦门冬、生地、女贞子各15g,石斛、天花粉各20g,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各30g,甘草6g。鼻塞者加苍耳子、辛夷各10g;衄血者加仙鹤草、旱莲草、侧柏叶各15g;头痛者加白芷、羌活各10g;面麻、舌歪、复视者加蜈蚣5条,僵蚕6g,钩藤15g;颈淋巴结肿大者加南星20g,夏枯草20g,生牡蛎30~60g;咽喉肿痛者加射干、牛蒡子、山豆根各10g,胖大海5枚;咳嗽无痰者加北沙参30g,百合20g,川贝母、桔梗各10g;舌质红绛或青紫、舌尖边瘀点或瘀斑者加丹参、赤芍各10g,红花6g;气血虚者加何首乌、黄精各20g,补骨脂15g,鸡血藤、黄芪各30g。治疗结果:138例中存活3年以上120例,存活5年以上93例。
潘明继运用扶正生津汤治疗鼻咽癌,具体药物为白花蛇舌草、白毛藤各25g,生地、丹参、党参、生黄芪各15g,麦门冬、天冬、白茅根、茯苓、女贞子各12g,沙参、白术各10g。脾胃虚寒酌减麦门冬、白茅根、茯苓、生地、元参、天冬,加大枣、砂仁、丁香;气血两虚、白细胞降低酌减麦门冬、白茅根、元参、天冬,加枸杞子、紫河车、熟地、鸡血藤,重用黄芪;头痛者酌减白花蛇舌草、白茅根、元参,加川芎、独活、防风、藁本、菊花;发热加黄芩、青蒿、连翘、石膏;食欲不振加麦芽、山楂、建曲、内金、芡实;便秘加瓜蒌、麻仁、大黄;失眠烦躁加五味子、杏仁、珍珠母。治疗结果:400例5年生存率为57%,10年生存率32%,且比单纯组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少、程度亦轻,并能减轻、减少远期后遗症。
陈成钦在对于314例鼻咽癌放疗加中药治疗观察,每天放疗前1小时肌注地龙注射液2mL,每周5次,复方丹参片每次3片,每日3次,野木瓜注射液1mL加生理盐水稀释10倍后滴鼻每次2~3滴,每日3次。其中原发灶全消率92.04%,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凌昌全等应用四生汤预防鼻咽癌放疗的不良反应。四生汤(生黄芪、生苡仁、生白术、生地),口干加麦门冬、天冬,乏力加党参、茯苓、甘草,咽痛加薄荷、射干、牛蒡子,纳呆加山药、内金、焦三仙。对照组用不含四生汤的随症加减方。治疗组放疗完成率97.4%,体重下降指数为0.08,而对照组为0.159,差异明显。症状改善与对照组比较P<0.05或P<0.01,外周血象及部分细胞免疫功能治疗前后两组无明显差异,治疗后治疗组未见明显下降,而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或P<0.01。
于尔辛对于228例肝癌在放疗采用移动放射法,同时常规应用中药,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9.64%、34.85%、25.41%。放疗结合健脾理气中药者,5年生存率为42.97%,而放疗结合非健脾理气中药者,5年生存率仅为14.48%。中位生存期差异明显前者为53.4个月,而后者仅为14.48个月。
广安门医院肿瘤科采用扶正培本、活血化瘀为主要法则,以扶正增效合剂(生芪、女贞子、白术、枸杞子、鸡血藤、红花等)配伍用放射治疗食管癌30例,23例放疗后肿块消失,总有效率76.2%,对照组为46.9%。
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中医科用放疗合并活血化瘀中药治疗182例鼻咽癌患者,其中放疗后出现青紫舌者87例,非青紫舌者95例。两组的病期分布基本一致。青紫舌者用活血化瘀中药丹参、赤芍、桃仁治疗,1年内青紫舌全部消退者43例(49.4%),其5年生存率79.1%,10年生存率69.8%。1年后青紫舌部分消退或不退者44例(49%),其5年生存率36.4%,10年生存率20.5%。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P<0.01)。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出现青紫舌者,复发率明显高于非青紫舌者,5年生存率也明显低于非青紫舌者,且肺、肝转移较多。采用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后,青紫舌1年内消退者5、10年生存率,明显高于青紫舌不退或1年后青紫舌才退者。因此,对放疗期间或放疗后出现青紫舌者,用活血化瘀法进行治疗,对预后有重大意义。
廖遇平用通窍活血汤配合放疗治疗鼻咽癌,观察活血中药的增敏作用。通窍活血汤方剂:当归、川芎、桃仁、红花、赤芍、莪术、白芷各5g,蚤休、山豆根各10g,生姜3片,大枣5枚。每日一剂,早晚分服。中药加放疗组(中放组)31例,对照组(单纯放疗组)26例。钴60剂量达到45Gy后,中放组肿瘤消失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证明活血化瘀中药对放疗有增敏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