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诊断
2025年08月10日
一、诊断
(一)诊断要点
1.症状:胸闷或胸背疼痛:此类症状不严重,部位不确定。呼吸系统症状:由于胸廓上口与颈部间隙相通,肿瘤易从该处扩散,如肿瘤侵入或压迫肺及支气管,可表现为咳嗽、咳痰、气急。如并发感染或形成肿瘤支气管瘘,会有咯血、发热。神经症状:肿瘤压迫神经导致肋间神经痛或感觉异常,音哑。其它症状:如甲状腺功能亢进、重症肌无力、吞咽困难。
2.体征:肿瘤压迫无名静脉或上腔静脉,会出现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有颈部及胸壁浅静脉怒张,面部肿胀。
3.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胸部X线正侧位片是检查纵隔肿瘤最基本的手段,纵隔肿瘤可使纵隔增宽,用X线可显示病变,并且可推断肿块性质。
CT检查:是目前检查纵隔肿瘤最常用和合适的方法,可准确显示纵隔肿瘤的部位、大小、密度、与周围组织关系,为手术提供参考。
核磁共振(MRI)检查分辨力强,可作多种方向断面检查,对分辨血管、淋巴结及椎管的检查有明显的优势。
细针吸取活检:简单方便,可作细胞学涂片明确诊断,适用于非手术治疗患者。
纵隔镜检查:适用于气管前、气管旁、左侧无名静脉及右侧支气管上动脉区肿大淋巴结的活检。
胸腔镜检查:对后纵隔肿瘤的活检有优势,但应先排除主动脉瘤。
(二)鉴别诊断
1.中央型肺癌:有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X线表现为肺门肿块,呈半圆形或分叶状。支气管检查常能见到肿瘤,痰中可查到肿瘤细胞。
2.纵隔淋巴结核:多见于儿童或青少年,常无临床症状。少数伴有低热、盗汗等轻度中毒症状。在肺门处可见到圆形或分叶状肿块,常伴有肺部结核病灶。有时在淋巴结中可见到钙化点。鉴别困难时,可作结核菌素试验,或给短期抗结核药物治疗。
3.主动脉瘤:多见于年龄较大的患者。体检时可听到血管杂音,透视可见扩张性搏动。逆行主动脉造影可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