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点”的选择:道德秩序内的日常意外
“戏人之诗”以士人交游为其主要写作背景,多发生于身份相近的文人群体或熟识的亲友之间,这也影响了诗人对“戏点”[20]的选择:宋代“戏人之诗”的主题往往为无伤大雅的日常意外。这便与带有明显讽刺、批评意味的“嘲体诗”意趣大异。
宋代的戏人之诗虽受口头嘲谑传统影响,但二者的旨趣并不完全相同。嘲诮往往针对对方形象或性格品德上的某种缺陷而发,有着很强的讽刺意味,所施予者通常是陌生人而非友人,是嘲诮者意欲批评与反对的对象。如《左传》“宣公二年”记宋人嘲谑战败而逃归的主帅华元:“睅其目,皤其腹,弃甲而复。于思于思,弃甲复来。”便是既嘲笑其形体(鼓眼睛、大肚子),又攻讦其道德(弃甲而归)。之后,无论是嘲谑文赋还是口头嘲辞都发展出了复杂精巧的语言艺术,但所捕捉的基本“嘲点”仍大抵不出此两类。因此,朱光潜定义“谐趣”,称其为“以游戏的态度,把人事和物态的丑拙鄙陋和乖讹当作一种有趣的意象去欣赏”,“最普通的是容貌的丑拙”,“品格方面的亏缺也常为笑柄”[21],这些议论便是主要针对嘲谑现象及相关趣味而发。
宋代的戏人之诗却与上述嘲人之作大异其趣。宋诗之戏多发生于交游背景下,面向熟识的亲友,诗人的语气通常是善意而温煦的。他人品性的亏缺并不在“戏点”之内——因为道德上的缺陷足以瓦解交谊,使得赠诗不再可能。至于身体容貌的乖拙,则确实常出现在戏人之作中,但往往并非全诗主旨。这类诗的根本旨意在于以对方身体之“俗”反衬其精神之“雅”,对所戏之人的人格风姿进行赞美,使所谓的“嘲点”得到诗意化的提升。
宋代“戏人之诗”的主题,往往是有异于常的生活细节或无伤大雅的日常意外。它们不会严重到有悖一般的道德秩序,之所以值得“戏”,通常只是因为偏离了日常生活的惯常形态:不曾料到的情况意外地出现了,期待之事却没有发生——而这些都不是“严重的时刻”,只不过是生活之流中的微小波澜。
一种意外是坠马、落水、从车上掉下等“交通事故的古典形态”。刘敞《圣俞坠马伤臂以其好言兵调之》一诗,便以坠马为戏点,在梅尧臣“上马常慷慨”的伟岸形象与“堕车宁困穷”的窘迫现实间玩弄趣味。[22]苏轼《戏周正孺二首》亦以“周正孺坠马伤手”为主题,不仅以“折臂三公”之辞巧妙诠释了周正孺手伤的寓意,还用了“爱妾换马”的典故,劝周正孺鬻马解忧,是以为戏。[23]坠马之外,坠车不仅也有使人“折肱”而成三公的妙用,还有可能让翩翩佳公子盈若满月的面庞发生一些天文变化——使之有如蛤蟆吞噬月亮所造成的月蚀:“孙郎少奇伟,面满若霜月。胡为忽颠隮,有物食之缺。”[24]……这些意外事故因为使人的身体形象发生变化而为诗人提供了“戏点”,但诗人又并不仅仅聚焦于放大对方形象乖拙、可笑的部分,同时也会在诗中尝试巧妙地解释这一意外,进而开解对方的不幸。
然而生活中的意外又何止于这些物理意义上的坠落:计划出门可能会遇到风雨,在家安居则难免偶染小疾,就连去园中赏花,都会横遭被花枝弄疼眼睛的危险;此外还有落空的期待、没有成行的拜访、无法践行的诺言……[25]这些偏离了预期的事件,并不会从根本上影响生活以其惯有的节奏继续往前。因此,诗人不妨以轻松的态度面对它们,用语言玩味生活的小小不足。
文人集会则提供了一个写作“戏人之诗”的重要背景,供诗人们放大微小意外的娱乐性质。宋代文人集会频繁,而幽默诙谐的机辩与大笑倾情的欢乐总是知己相聚的宴席中让人回味不已的场景。与宴集的娱乐特征相应,席宴上所赋之诗,大多具有“交际、游戏和竞技的性质”[26]。对集会背景下的游戏性写作,学界已有集中研究,此不赘述。
此外,有两个集中出现的“戏点”比较特殊:其一为涉及朋友家室,表现眷念闺中人的“思归”情愫,以及纳妾、置伎、买侍儿等与男女之情相关的事件。[27]游戏心理依托于社会文明秩序而成,能够显示特定文化秩序中的价值结构:与道德政事相比,男女情爱是士大夫之“志”中并不重要的一面,因而被安置于“戏”的空间中对待。其二则是围绕物的赠往交换所展开的戏人之作,这些诗作不同于一般的咏物诗,它们仍属于交际之诗的范畴,诗歌的写作语气亦受交游双方相互关系的影响。此外,许物不至、物到却与预期不符等赠物过程中的有趣意外,自然也不会被诗人爱好捕捉新奇命题的笔触所轻易漏过。[28]
总体而言,宋诗戏人的主题往往是“五月二十四日晨起隔壁闻季敌营诗戏作此嘲之”(李彭)、“借诗话于应祥弟有不许点抹之约作诗戏之”(危稹)、“余同年由试院积俸给买马而归中路几逸戏作长句赠之”(喻良能)这般琐屑的生活事件。诗人们在日常细节处寻找游戏的余地,将幽默的态度渗透至生活的狭小缝隙。这些诗作,如朱光潜所言:“是沉闷世界中一种解放束缚的力量。现实世界好比一池死水,可笑的事情好比偶然皱起的微波,谐笑就是对于这种微波的欣赏。”[29]诗人将种种意外的细节从生活的大背景中抽取而出,如快照般记录下琐碎的瞬间。而一旦放置于诗歌的相框中,平凡的日常细节亦成永恒,供当事之人在往后的岁月中时时翻看、一再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