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狄行中国之事曰僭:南宋中后期辞赋的华夷之辨

夷狄行中国之事曰僭:南宋中后期辞赋的华夷之辨

山东大学 刘培

华夷之辨是《春秋》大义之一,它要明辨的是华夏与四夷的不同。这包括所处地理、习俗与文化上的差异,其中,文化的差异是其核心。它既主张内诸夏而外夷狄,又推崇以华化夷,所彰显的是华夏本位主义,这也为后来的文化中心主义奠定了思想基础。这一观念在北宋除了宋初石介等人严明华夷之别以尊王攘夷之外,并没有引起思想界太多的关注和发挥。南宋以来,由于国家面临着来自北方夷狄政权空前巨大的威胁,华夷之辨是当时思想发展的底色;孝宗即位之后,锐意恢复,这一观念逐渐显现;蒙古灭金以后,南宋政权如燕雀处堂一般危在旦夕,这一观念成了延续华夏文化的巨大精神支柱。南宋中后期的辞赋清晰地反映了华夷之辨在当时社会思想观念中的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