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结语

六 结语

综上可知,周必大碑志文之书写,虽常源于友朋故交、至亲家人之请托,义不得辞而作,然周氏绝无敷衍草率行文心态,亦一反旧制堆砌陈列笔法,而分自墓主个性特质、身分定位、章法结构、字词择用数面向,思考创变求新可能。

以墓主特质之择抉而言,周必大赏爱奇行异气之风姿,常着意刻画墓主侠烈行为,尤以女性碑志最为显明,甚且将传统三从四德规范下之女性单一面貌,翻转突破,呈现独立个性之立体人物。男性墓主则多“怀奇负气”之人,却亦因而“数奇”不遇,令人惋叹。“奇”“侠”之外,周必大亦重视墓主“刚直”性情,兼由诸人仕履际遇思索儒者、儒学问题,强调世用,此乃与当时政治局势、人臣责任,及周必大本身性格有关。

异于前人之观看墓主角度,除彰扬墓主鲜明人格特质外,周必大书写、审视碑志文心态之改变,影响其撰拟笔法,如超越代笔角色,调转文章结构,于开篇议论、抒情、设计布局等,以符应各墓主名姓、经历、性格,避免千人一面,而赋予墓主独特风采,兼藉他人情事表抒自我主张,省思人生。

在结构新颖之外,周必大亦慎择字句,重组词语,移置动词,好用短句,从而营造陌生鲜活成效,展现遒劲风骨,避除南宋散文“冗弱”之弊。

统观周必大碑志文,无论抉发墓主人格特质、书作笔法,皆有独到新意,一言以蔽之,可谓为“简刚巧构”。“四方碑板,皆以属公”乃必然之事,而周氏亦不负所托,墓主与作者形影皆藉碑志长存于世。

(本文转载自台湾成功大学中国文学系出版之《成大中文学报》第62期,2018年9月)

【注释】

[1]本文初稿、二稿曾分别于“第十届宋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经典的诠释与衍化──第五届人文化成国际学术研讨会”宣读,增修后文稿刊登于《成大中文学报》第62期,经该学报编辑委员会同意转载收入《第十届宋代文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承蒙李强教授、浅见洋二教授、《成大中文学报》二位审查人惠赐高见,获益良多,谨此致谢。

[2]脱脱:《宋史》卷三九一《周必大传》,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1965页。

[3]楼钥:《攻媿集》卷九四《少傅观文殿大学士致仕益国公赠太师谥文忠周公神道碑》,艺文印书馆1969年版,清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本,第841页。

[4]刘过:《辞周益公》,《全宋诗》卷二七〇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31824页。

[5]《攻媿集》卷九三《忠文耆德之碑》所记宋宁宗之语,第835页。

[6]周必大生平事迹可参见《宋史》、周纶《周益国文忠公年谱》(吴洪泽:《宋人年谱集目·宋编宋人年谱选刊》,巴蜀书社1995年版,第226页)、沈治宏《周必大年谱简编》(《宋代文化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81—308页)、李永丽《周必大年谱》(四川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王聪聪《周必大年谱长编》(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博士学位论文)。

[7]《宋诗精华录》卷三,陈衍评点,曹中孚校注,巴蜀书社1992年版,第468页。

[8]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卷四〇,学苑出版社2009年版,第526页。

[9]朱欢欢计数《全宋文》中收录之周必大散文,数量多达4750篇,见氏著《周必大序跋文研究》(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硕士学位论文,第1页)。陶华则谓:“其各类文章计有六千余篇”(《周必大散文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硕士学位论文,第1页)。

[10]周纶(?—?)于开禧中编次其父周必大作品计200卷,《宋史》《直斋书录题解》《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所载数目一致,唯周纶并未尽收所有作品。

[11]关于周必大总集之名称,各家说法不尽相同,《宋史·艺文志》仅记录各种单本著作之名称,考察史书曾出现之称呼,计有:《平园集》《周益公集》《文忠集》《周益公大全集》《周益文忠公集》《庐陵周益国文忠公集》数种(参见周莲弟《周必大〈文忠集〉版本考》,载《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2001年第1期,第65页)。

[12]《攻媿集》卷九四《少傅观文殿大学士致仕益国公赠太师谥文忠周公神道碑》,第841页。

[13]陆游:《渭南文集校注》卷十五《周益公文集序》,马亚中、涂小马校注,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153—154页。“穷山腐壤”四字,此校注本作“穷山腐坏”,恐有误,今据孔凡礼点校之《渭南文集》(《陆游集》卷十五,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2113页)改作“穷山腐壤”。

[14]赵师:《祭周必大文》,见《文忠集》,《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附录”卷,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1149册,第287页。

[15]关于周必大身居文坛领袖一事,可参见马茂军《宋代散文史论》(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337—387页)、雷斌慧《南宋中期“文坛领袖”周必大》(《求索》2009年第10期,第176—178页)、李光生《周必大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232—238页)。

[16]纪昀:《文忠集·提要》,《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47册,第1页。

[17]陈鹄:《西塘集耆旧续闻》卷六,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37页。

[18]徐谊:《平园续稿序》,曾枣庄、刘琳:《全宋文》卷六三九二,上海辞书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79页。

[19]李壁:《周文忠公行状》,《全宋文》卷六六八六,第293册,第410页。

[20]庄仲方:《南宋文范·体例》,杨家骆:《国学名著珍本汇刊·总集汇刊》第1册,台湾鼎文书局1975年版,第2页。

[21]庄仲方:《南宋文范》,第1页。

[22]王琦珍:《南宋散文评论中的几个问题》,载《文学遗产》1988年第4期,第81页。

[23]闵泽平:《叶适文章风格论》,载《浙江海洋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第11页。

[24]姚鼐:《大字本评注古文辞类纂》,王文濡评注,台湾华正书局1988年版,序第1页。

[25]赵振华:《洛阳古代铭刻文献研究》,三秦出版社2009年版,第52页。

[26]杨向奎:《唐代墓志义例研究》,岳麓书社2013年版,第68页。

[27]杨向奎:《唐代墓志义例研究》,第68页。

[28]周必大:《枢密使赠金紫光禄大夫汪公澈神道碑》,《全宋文》卷五一七二,第224—228页。

[29]周必大:《枢密使赠金紫光禄大夫汪公澈神道碑》,《全宋文》卷五一七二,第229页。

[30]明人沈德符尝云:“从来志状之属,尽出其家子孙所创草稿,立言者随而润色之,不免过情之誉。”(《元明史料笔记丛刊》卷八《万历野获编·内阁·谀墓》,中华书局2004年版,上册,第225页)清人永瑢则谓:“大半志铭,盖谀墓之常不足诧。”(《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卷一五七,《鸿庆居士集》,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第3305页)润色、谀墓,恐为多数碑志文书写实情。

[31]据徐师曾著《文体明辨序说》(罗根泽校点,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148—151页)归纳,碑志文计有:神道碑、神道碑铭、墓志铭等数十种称呼,本文取其实质属墓碑、墓志者为研究对象。

[32]如周必大《朝请大夫知潼川府何君耕墓志铭》(《全宋文》卷五一七六卷,第291页)、《资政殿大学士左太中大夫参知政事赠太师张忠定公焘神道碑》(《全宋文》卷五一七八卷,第314页)、《谭宣义孚先墓志铭》(《全宋文》卷五一八八,第65页)三文述及撰作原因时,皆曾言及此语。

[33]如周必大《枢密使赠金紫光禄大夫汪公澈神道碑》(《全宋文》卷五一七二,第229页)、《左朝请大夫鲁公詧墓志铭》(《全宋文》卷五一七四,第253页)、《恭州太守任君续墓志铭》(《全宋文》卷五一七六,第285页)、《资政殿大学士毗陵侯赠太保周简惠公葵神道碑》(《全宋文》卷五一八〇,第363页)、《武德郎主管台州崇道观赵君伯琭墓志铭》(《全宋文》卷五一九〇,第101页)等篇皆有此语。

[34]周必大:《先夫人王氏墓志》,《全宋文》卷五一七七,第301页。

[35]周必大:《益国夫人墓志铭》,《全宋文》卷五一九二,第133页。

[36]周必大:《彭孝子千里墓表》,《全宋文》卷五一九二,第127页。

[37]周必大:《彭孝子千里墓表》,《全宋文》卷五一九二,第127—128页。

[38]周必大:《讷庵塔铭》,《全宋文》卷五一九五,第170页。

[39]周必大:《赣州宁都县庆云尒禅师塔铭》,《全宋文》卷五一九五,第169页。

[40]周必大:《寒岩升禅师塔铭》,《全宋文》卷五一九五,第171页。

[41]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第148页。

[42]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第107—108页。

[43]于景祥、李贵银:《中国历代碑志文话》,辽海出版社2009年版,第19页。

[44]参见杨向奎:《唐代墓志义例研究》和于景祥、李贵银:《中国历代碑志文话》,辽海出版社2009年版,第49—83页。

[45]钱基博:《中国文学史》,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360页。

[46]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九九,《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322册,第865页。

[47]宋孝宗:《御制苏轼赞·并序》,杨慎:《全蜀艺文志》卷四四,下册,刘琳、王晓波点校,线装书局2003年版,第1348页。

[48]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八,傅根清点校,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133页。

[49]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八,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00页。

[50]吴子良:《荆溪林下偶谈·李习之诸人文字》卷三,台湾艺文印书馆1965年版,第10页。淳熙为南宋孝宗第三个年号,史书载记,乾道九年,孝宗于圜丘祭祀,大赦天下,改次年为淳熙元年(1174)。淳熙十六年(1189),光宗即位后沿用此一年号,次年改元为绍熙元年(1190),“淳熙”之名计用16年。

[51]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第148页。

[52]林登顺:《北朝墓志文研究》,台湾丽文文化公司2009年版,第108页。

[53]丁兴祥、赖诚斌:《心理传记学的开展与应用:典范与方法》,载《应用心理研究》2001年第12期,第88页。

[54]William McKinley Runyan:《生命史与心理传记学──理论与方法的探索》,丁兴祥、张慈宜、赖诚斌等译,台湾远流出版社2002年版,第52页。

[55]周必大:《靖州推官张廷杰妻李夫人墓志铭》,《全宋文》卷五一七七,第304—305页。

[56]刁包:《易酌》,《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39册,第153页。

[57]杨果:《宋人墓志中的女性形象解读》,《宋辽金史论稿》,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第300—313页。此为作者统计《范文正公集》《东坡全集》、周必大《文忠集》等三十多种宋人文集、二百多篇女性墓志所得结果,应具一定代表性。

[58]欧阳修:《欧阳修诗文集校笺》卷三六《长寿县太君李氏墓志铭》,洪本健校笺,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946页。

[59]周必大:《程给事母宜人胡氏墓志铭》,《全宋文》卷五一七七,第310—311页。

[60]周必大:《亡姊尚夫人墓志》,《全宋文》卷五一七七,第304页。

[61]周必大:《参议董君昌裔墓志铭》,《全宋文》卷五一八八,第71页。

[62]周必大:《靖州推官张廷杰妻李夫人墓志铭》,《全宋文》卷五一七七,第305页。

[63]李乃龙:《文选文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338页。

[64]魏琼琼:《周必大女性墓志铭中的女性形象》,载《武夷学院学报》2015年第10期,第33—36页。

[65]周必大:《亡姊尚夫人墓志》,《全宋文》卷五一七七,第303页。

[66]杨果:《宋辽金史论稿》,第324页。

[67]周必大:《孟媪葬记》,《全宋文》卷五一七七,第311—312页。

[68]周必大:《孟媪葬记》,《全宋文》卷五一七七,第311页。

[69]周必大:《孟媪葬记》,《全宋文》卷五一七七,第312页。

[70]苏轼:《苏轼文集》卷十五,《乳母任氏墓志铭》,孔凡礼点校,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473页。

[71]苏轼:《苏轼文集》卷一五《乳母任氏墓志铭》,第473—474页。

[72]周必大:《孟媪葬记》,《全宋文》卷五一七七,第312页。

[73]柳立言:《苏轼乳母任采莲墓志铭反映的历史变化》,载《中国史研究》2007年第1期,第105页。

[74]周必大:《中大夫赠特进蔡公伸神道碑》,《全宋文》卷五一八〇,第346页。

[75]周必大:《承直郎尚甥振藻墓志铭》,《全宋文》卷五一八九,第94页。

[76]周必大:《谭君绍先墓志铭》,《全宋文》卷五一九一,第122页。

[77]《新校本史记三家注并附编二种》(后简称《史记》)卷一二四,司马迁著,裴骃集解,司马贞索引,张守节正义,台湾鼎文书局1981年版,第3184页。

[78]《史记》卷一二四,第3185页。

[79]周必大:《彭孝子千里墓表》,《全宋文》卷五一九二,第128页。

[80]周必大:《兴国太守赠太保王公绹神道碑》,《全宋文》卷五一七一,第220页。

[81]班固:《汉书》卷九二《游侠传》,台湾鼎文书局1986年版,第3711页。此句见第3710页。

[82]周必大:《敷文阁待制赠少师张公卲神道碑》,《全宋文》卷五一八二,第380页。

[83]《史记》卷八六,第2528页。

[84]《史记》卷一二四,第3184页。

[85]周必大:《靖州太守李君发墓志铭》,《全宋文》卷五一七五,第265页。

[86]周必大:《朝散郎致仕郭公弥约墓表》,《全宋文》卷五一七七,第296页。

[87]周必大:《资政殿大学士毗陵侯赠太保周简惠公葵神道碑》,《全宋文》卷五一八〇,第357页。

[88]周必大:《直敷文阎致仕鲁公訔墓志铭》,《全宋文》卷五一七六,第282页。

[89]周必大:《秘阁修撰湖南转运副使萧公之敏墓志铭》,《全宋文》卷五一七五,第269页。

[90]周必大:《欧阳元鼎墓志铭》,《全宋文》卷五一九一,第110页。

[91]周必大:《朝请大夫知潼川府何君耕墓志铭》,《全宋文》卷五一七六,第289页。

[92]周必大:《兴国太守赠太保王公绹神道碑》,《全宋文》卷五一七一,第218页。

[93]周必大:《资政殿大学士赠银青光禄大夫范公成大神道碑》,《全宋文》卷五一七九,第331页。

[94]周必大:《乘务郎胡君泳墓志铭》,《全宋文》卷五一七四,第259—260页。

[95]周必大:《秘阁修撰湖南转运副使萧公之敏墓志铭》,《全宋文》卷五一七五,第270页。

[96]周必大:《朝散大夫直秘阁陈公从古墓志铭》,《全宋文》卷五一七六,第287页。“奇”于此有“乖舛”之意,“数奇”乃指际遇不顺,屡次受挫。

[97]袁宏道:《袁中郎全集》卷四《徐文长传》,黄山书社2008年版,第34页。

[98]《宋史》卷三九一《周必大传》,第11972页。

[99]周必大:《资政殿学士赠通奉大夫胡忠简公神道碑》,《全宋文》卷五一七二,第230页。

[100]周必大:《资政殿学士赠通奉大夫胡忠简公神道碑》,《全宋文》卷五一七二,第233页。

[101]《全宋文》卷五一七二,第231—232页。

[102]周必大:《资政殿学士宣奉大夫参知政事萧正肃公燧神道碑》,《全宋文》卷五一八四,第9页。

[103]关于此段时期,政局背景与周必大仕宦情形,可参见许浩然《周必大的历史世界:南宋高、孝、光、宁四朝士人关系之研究》第一、二章(凤凰出版社2016年版,第22—142页)。

[104]周必大:《龙图阁学士左通奉大夫致仕赠少师谥忠简张公阐神道碑》,《全宋文》卷五一七八,第323—325页。

[105]关于周必大碑志文之史料价值,可参见扶平凡《南宋江西散文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253—257页)。

[106]韩兆琦:《〈史记〉与中国古代传记文学》,杨正润:《传记传统与传记现代化──中国古代传记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年版,第116页。

[107]吴讷:《文章辨体序说》,于北山校点,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53页。

[108]周必大:《资政殿大学士左太中大夫参知政事赠太师张忠定公焘神道碑》,《全宋文》卷五一七八,第316、321页。

[109]周必大:《资政殿学士参知政事赠太师李文敏公邴神道碑》,《全宋文》卷五一八六,第42页。

[110]周必大:《秘阁修撰湖南转运副使萧公之敏墓志铭》,《全宋文》卷五一七五,第271页。

[111]周必大:《敷文阁学士李文简公焘神道碑》,《全宋文》卷五一八三,第402、404页。

[112]周必大:《吏部尚书郑公丙神道碑》,《全宋文》卷五一八二,第389页。

[113]周必大:《通直郎彭君叔度墓志铭》,《全宋文》卷五一八九,第86页。

[114]柳立言:《苏轼乳母任采莲墓志铭反映的历史变化》,第106页。

[115]《宋史》卷三九一《周必大传》,第11966页。

[116]《宋史》卷三九一《周必大传》,第11967页。

[117]《宋史》卷三九一《周必大传》,第11967页。

[118]《宋史》卷三九一《周必大传》,第11968页。

[119]周必大:《资政殿大学士毗陵侯赠太保周简惠公葵神道碑》,《全宋文》卷五一八〇,第363页。

[120]《宋史》卷三九一《周必大传》,第11968页。

[121]《宋史》卷三九一《周必大传》,第11966页。

[122]范仲淹:《范仲淹全集》卷九《上执政书》,李勇先、王蓉贵校点,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20页。

[123]此段沿革变化,参见祝尚书《宋元文章学》(中华书局2013年版,第37—78页)。

[124]周必大:《敷文阁学士李文简公焘神道碑》,《全宋文》卷五一八三,第399页。

[125]周必大:《左朝议大夫充敷文阁待制致仕柳公约神道碑》,《全宋文》卷五一七一,第215—216页。

[126]周必大:《枢密使赠金紫光禄大夫汪公澈神道碑》,《全宋文》卷五一七二,第229页。

[127]周必大:《朝散郎充集英殿修撰林公光朝神道碑》,《全宋文》卷五一八〇,第355页。

[128]周必大:《史馆吏部赠通议大夫朱公松神道碑》,《全宋文》卷五一八六,第37页。

[129]周必大:《资政殿学士参知政事赠太师李文敏公邴神道碑》,《全宋文》卷五一八六,第40—41页。

[130]关于周必大交游情形,邹锦良言道:“周莲弟根据《文忠集》之《书稿》部分材料统计得出,与周必大有书信往来的好友即达150多人,笔者根据《文忠集》粗略统计,与周必大有交往的各阶层人士约在400人之众。”见氏著《三十年来南宋名臣周必大研究述评》,载《船山学刊》2011年第4期,第177页。

[131]朱迎平:《宋文论稿》,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46页。

[132]朱迎平:《宋文论稿》,第248页。

[133]王行:《墓铭举例》,《四库全书珍本十集》卷一,第360册,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1页。

[134]周必大:《中大夫秘阁修撰赐紫金鱼袋赵君善俊神道碑》,《全宋文》卷五一八一,第365页。

[135]朱迎平:《宋代散文史论》,第380页。

[136]周必大:《恭州太守任君续墓志铭》,《全宋文》卷五一七六,第283页。

[137]周必大:《恭州太守任君续墓志铭》,《全宋文》卷五一七六,第283页。

[138]周必大:《朝奉郎袁州孙使君逢辰墓志铭》,《全宋文》卷五一九〇,第97页。

[139]周必大:《乡贡进士欧阳耿仲弇墓志铭》,《全宋文》卷五一七四,第256页。

[140]周必大:《谭君绍先墓志铭》,《全宋文》卷五一九一,第122页。

[141]周必大:《谭宣义孚先墓志铭》,《全宋文》卷五一八八,第65页。

[142]周必大:《龙云先生文集序》,《全宋文》卷五一二〇,第183页。

[143]周必大:《总跋自刻六一帖》,《全宋文》卷五一二三,第232页。

[144]《欧阳修诗文集校笺》卷三九《醉翁亭记》,第1020—1024页。

[145]周必大:《迪功郎致仕晁子与墓志铭》,《全宋文》卷五一九一,第108页。

[146]周必大:《中大夫赠特进蔡公伸神道碑》,《全宋文》卷五一八〇,第345页。

[147]周必大:《资政殿大学士赠银青光禄大夫范公成大神道碑》,《全宋文》卷五一七九,第330页。

[148]周必大:《宝文阁学士通奉大夫赠少师梁汝嘉神道碑》,《全宋文》卷五一八五,第33页。

[149]周必大:《龙图阁学士左通奉大夫致仕赠少师谥忠简张公阐神道碑》,《全宋文》卷五一七八,第323页。

[150]周必大:《资政殿学士赠通奉大夫胡忠简公神道碑》,《全宋文》卷五一七二,第230页。

[151]周必大:《朝散郎充集英殿修撰林公光朝神道碑》,《全宋文》卷五一八〇,第354页。

[152]周必大:《敷文阁学士李文简公焘神道碑》,《全宋文》卷五一八三,第396—397页。

[153]周必大:《敷文阁直学士宣奉大夫赠特进汪公大猷神道碑》,《全宋文》卷五一八四,第1页。

[154]周必大:《资政殿学士宣奉大夫参知政事萧正肃公燧神道碑》,《全宋文》卷五一八四,第7页。

[155]周必大:《葛先生潀墓志铭》,《全宋文》卷五一八八,第78页。

[156]钱基博:《韩愈志·韩集籀读录第六》,台湾河洛出版社1975年版,第140页。

[157]钱基博:《韩愈志·韩集籀读录第六》,第140页。

[158]钱锺书:《管锥编》,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527页。

[159]此处立论依据乃查检《四库全书电子数据库》《中国古籍基本数据库》《“中研院”汉籍电子数据库》所得结果,未敢断言全然正确无误。

[160]周必大:《敷文阁学士李文简公焘神道碑》,《全宋文》卷五一八三,第398页。

[161]葛绍体:《东山诗选》卷上《和水心先生寄越帅汪焕章得雨韵》,台湾商务印书馆1974年版,第11页。

[162]刘克庄:《后村集·郑丞相生日口号十首》,《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80册,第111页。

[163]祝穆《古今事文类聚》引吴永叔《德清县·壁记》语,《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929册,第3060页。

[164]黄任:《秋江集》卷五《别潘补堂按察》,中华诗苑出版社1957年版,第12页。

[165]《全宋文》卷五一七一,第213页。

[166]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四七,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354页。

[167]郑汝谐:《论语意原·微子》卷四,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第91页。

[168]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一二八,王星贤点校,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069页。

[169]朱熹:《伊洛渊源录·马殿院逸士状》,赵铁寒:《宋史资料萃编第二辑》,台湾文海出版社1968年版,第331—332页。

[170]《攻媿集》卷九五《签书枢密院事赠资政殿大学士谥节愍王公神道碑》,第11页。

[171]陈亮:《陈亮集》卷二五《书赵永丰训之行録后》,邓广铭点校,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26页。

[172]钱时:《两汉笔记》,《四库全书珍本》卷一,台湾商务印书馆1969年版,第161册,第20页。

[173]魏了翁:《成都府朝真观记》,《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卷四二,集部第200册,第475页。

[174]《鹤山集·显谟阁直学士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许公奕神道碑》,《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201册,第98页。

[175]陈耆卿:《筼窗集·张耳陈余论》,《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78册,第8页。

[176]方逢辰:《蛟峰文集·赠杨内舍景尧刲股》,《四库全书珍本》第282册,第11—12页。

[177]朱熹、李幼武:《宋名臣言行录》卷四,赵铁寒:《宋史资料萃编第一辑》,台湾文海出版社1968年版,第894页。

[178]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二一八,第1568页。

[179]周必大:《兴国太守赠太保王公绹神道碑》,《全宋文》卷五一七一,第219页。

[180]周必大:《枢密使赠金紫光禄大夫汪公澈神道碑》,《全宋文》卷五一七二,第225页。

[181]周必大:《中大夫秘阁修撰赐紫金鱼袋赵君善俊神道碑》,《全宋文》卷五一八一,第366页。

[182]周必大:《资政殿大学士左太中大夫参知政事赠太师张忠定公焘神道碑》,《全宋文》卷五一七八,第319页。

[183]周必大:《直敷文阎致仕鲁公訔墓志铭》,《全宋文》卷五一七六,第280页。

[184]周必大:《左朝请大夫鲁公詧墓志铭》,《全宋文》卷五一七四,第254页。

[185]周必大:《龙图阁学士宣奉大夫赠特进程公大昌神道碑》,《全宋文》卷五一八〇,第350页。

[186]周必大:《朝散大夫直秘阁陈公从古墓志铭》,《全宋文》卷五一七六,第287页。

[187]周必大:《朝散郎充集英殿修撰林公光朝神道碑》,《全宋文》卷五一八〇,第219页。

[188]周必大:《宝文阁学士通奉大夫赠少师梁汝嘉神道碑》,《全宋文》卷五一八五,第34页。

[189]周必大:《朝散大夫直秘阁陈公从古墓志铭》,《全宋文》卷五一七六,第286页。

[190]周必大:《兴国太守赠太保王公绹神道碑》,《全宋文》卷五一七一,第218页。

[191]周必大:《徽猷阁待制宋公墓志铭》,《全宋文》卷五一七三,第241页。

[192]周必大:《文林郎刘君令猷墓志铭》,《全宋文》卷五一七四,第251页。

[193]周必大:《朝散郎充集英殿修撰林公光朝神道碑》,《全宋文》卷五一八〇,第354页。

[194]周必大:《恭州太守任君续墓志铭》,《全宋文》卷五一七六,第284页。

[195]周必大:《敷文阁学士李文简公焘神道碑》,《全宋文》卷五一八三,第402页。

[196]周必大:《资政殿大学士左太中大夫参知政事赠太师张忠定公焘神道碑》,《全宋文》卷五一七八,第318页。

[197]周必大:《恭州太守任君续墓志铭》,《全宋文》卷五一七六,第28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