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商军”是官军而不是指茶商团伙
学界常将茶商赖文政的武装团伙称为“茶商军”。如邓广铭先生《辛稼轩年谱》即谓淳熙二年六月“稼轩出为江西提点为刑狱,节制诸军,进击茶商军”,七月初,“至江西赣州就提刑任,专意‘督捕’茶商军”。[15]后来学界多沿此说。其实,这是误解。
所谓“茶商军”,原本是指专门对付茶商叛乱的官军,与辛弃疾在湖南组建的飞虎军、广东的摧锋军性质类似。“茶商军”一词,始见于刘克庄《丞相忠定郑公行状》:
湖北茶商,群聚暴横。公白总曰:“此辈皆精悍,宜籍为兵,可弥变,亦可御敌。”总行其策,招刺令下,趋者云集,号曰茶商军,至今赖其用。[16]
又见《宋史》卷四一四《郑清之传》:
湖北茶商群聚暴横,清之白总领何炳曰:“此辈精悍,宜籍为兵,缓急可用。”炳亟下召募之令,趋者云集,号曰“茶商军”,后多赖其用。[17]
无论是行状,还是《宋史·郑清之传》,意思都很清楚:湖广江西总领所准备差遣郑清之,见湖北茶商常常群聚暴乱,于是向总领何炳建议,将那些“精悍”而经常暴乱的茶商招募收编为军队,以应对时常横暴叛乱的其他茶商。何炳接受了郑清之以暴制暴之计,立即下令召募,结果响应者云集,于是将这支军队称为“茶商军”。其时在宁宗嘉定十四年(1221)前后。[18]
刘宰《鄂州建衙教场勤武堂记》曾提及茶商军,可与刘克庄《丞相忠定郑公行状》《宋史·郑清之传》相互印证:
迩者有诏,以舟师之在鄂者,隶鄂州,以总领财赋所创招亲效、强勇、茶商诸军,隶制置司。而制置司又自建帐前一军。[19]
刘宰明言,茶商军和强勇军、亲效军,都是湖广总领财赋所创建。这与《宋史·郑清之传》所载一致。魏了翁《直焕章阁淮西安抚赵君纶墓志铭》也提及:
更白置制使留茶商、忠效一军补兵籍。[20]
意思是建议置制使留下茶商军、忠效军以补兵籍。由此看来,茶商军原来是在兵籍之外的临时军队。
《续文献通考·兵考》立有“茶商军”条目,与“忠勇军”“忠义军”“忠顺军”并列,其史料来源是《宋史·郑清之传》:
茶商军。宁宗时,湖北茶商群聚暴横,峡州教授郑清之白总领何炳曰[21]:“此辈精悍,宜籍为兵,缓急可用。”炳亟下召募之令,趋者云集,号曰茶商军。后多赖其用。[22]
很显然,《续文献通考》也是把茶商军视为官军。所以,不能把原本是对付茶商团伙的“茶商军”移称茶商团伙。将茶商赖文政团伙称为“茶商军”,容易给人造成茶商武装团伙是比较正规的起义军的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