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谐叙庄的戏人笔墨

(一)以谐叙庄的戏人笔墨

宋代诗人好以一种庄谐相杂的笔墨书写他人,于表面的戏语中寄寓赞誉或宽解,使诗中的戏谑最终仍以雅致、崇高的用意为旨归。

例如,在口头嘲诮传统中,一种常见的嘲人手法是在所嘲对象与某个低其一等的形象之间寻找联系,以此形成打趣甚至丑化的效果。最常见的是通过谐音、联想等方式将人比作动物。相比于口头玩笑,“物化”手法进入诗中时意趣发生了变化,不仅通常不再具有丑化的意味,甚至可以用来比拟人物的卓越才华与高昂的精神风姿。杨万里《和尤延之见戏触藩之韵以寄之》一诗,便利用了人与动物之间的谐隐结构称誉尤袤:“侬爱山行君水游,尊前风味独宜秋。文戈却日玉无价,宝器罗胸金欲流。欬唾清圜谈者诎,诗章精悍古人羞。子房莫笑身三尺,会看功成自择留。”[30]尤袤原诗已佚,但可知其以“触藩”喻羊,以此戏杨;杨万里便在和诗中以“水游”之“蝤蛑”(一种小型螃蟹)回戏对方,这一戏语是二人间“尤杨雅谑”的延续。虽将尤袤比述作动物,但杨万里诗中的用意却是对尤袤人品诗才的赞美。以颔联为例,若以咏蟹视之,则此联可以理解为形容蟹双螯盈肉、流黄满胸,然而这两句同时又是赞誉尤袤无价的文笔与胸中的器识。此处,谐隐双关的游戏手法被用以婉转地表现对方的人格气识。

另一种常见的嘲戏技巧则是利用诸如“屠夫”等较为鄙俗的职业身份比拟士人。北宋人顾临,因其身形肥伟而有“顾屠”之号,并因此而多受当时文人嘲戏打趣。[31]苏轼《送顾子敦奉使河朔》一诗便承此“戏点”,通篇隐含着喻顾临为“屠者”的戏意。诗中如“平生批敕手”“磨刀向猪羊”等句,便“皆用屠家语也”[32]。虽如此,苏轼写作此诗的真实意图却并不仅为拿友人的身体形象开玩笑。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载,元祐二年四月,任顾临为天章阁待制、河北路都转运使,“远去朝廷,众所嗟惜”;苏轼等人以为未衬其才,请临留朝廷,皆不报。[33]此诗题为“送顾子敦奉使河朔”,诗中戏语正有宽慰友人政治失意的意图,故以顾临的肥伟身形隐喻其包容、阔大的胸怀,以示“躯胆两俊伟”的宽解、劝慰之意。

赞誉、宽解之外,对他人身体形象笔涉谐谑的描绘,还可作为衬映人物精神风姿的一种手段。这一以俗衬雅的写人笔法在黄庭坚诗中体现得最为鲜明。黄诗常将他人身体形象之鄙陋与精神风姿之清朗并置,以前者衬托后者,使人物精神上的卓绝清朗更为鲜明,如其称彦和“布袋形骸增碨磊,锦囊诗句愧清新”[34];又如其对张耒的赞誉“虽肥如瓠壶,胸中疏不粗”[35],皆一笔调谑友人身体的肥伟,一笔赞誉对方的才华与人格,在嘲戏笔法中寄寓遗形重神的嘉许。对于黄诗的这一特点,笔者另有专文详述,可以参看。[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