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力富健——苏轼对杜甫艺术风格的欣赏

六 才力富健——苏轼对杜甫艺术风格的欣赏

杜甫的主要艺术风格是什么?现在我们耳熟能详的是“沉郁顿挫”四个字,这出自杜甫《进雕赋表》,是他对自己写作风格的总结,后人以之评论杜诗。然而,苏轼似乎并未关注杜甫这方面,他喜欢杜诗的主要风格似是“才力富健”。在《书司空图诗》中,他比较司空图和杜甫诗的差异:

司空图表圣自论其诗,以为得味于味外。“绿树连村暗,黄花入麦稀。”此句最善。又云:“棋声花院静,幡影石坛高。”吾尝游五老峰,入白鹤院,松阴满庭,不见一人,惟闻棋声,然后知此句之工也。但恨其寒俭有僧态。若杜子美云:“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则才力富健,去表圣之流远矣。[18]

一方面,他固然欣赏司空图的“棋声花院静,幡影石坛高”,并用自己游庐山白鹤院的亲身经历证明这联诗的妙处;但另一方面,当他把司空图诗拿来与杜甫对照时,立刻显出二者高下。所谓“寒俭有僧态”,是说其诗缺乏生命的动力,如同一般和尚的诗一样有不食人间烟火的“蔬笋气”。而同样写静中之景,杜诗中无论是萤火虫还是水鸟(《倦夜》),都充满生命的活力与人情味,甚至是写安静无人的夜晚,山和水也因为“吐”和“明”字变得富有动感(《月》)。萤、鸟、山、水的描写,透露出杜甫富足健康的内在生命律动。

苏轼非常欣赏杜甫七律中的“伟丽”,即雄伟壮丽的诗句,如:“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阁夜》)等句子,认为自杜甫之后,七律的伟丽便无人继承,“寂寞无闻焉”。直至欧阳修才写出“沧波万古流不尽,白鹤双飞意自闲”“万马不嘶听号令,诸蕃无事乐耕耘”这样的句子,可以与杜甫“并驱争先”。但事实上,欧阳修诗的“伟丽”根本无法与杜甫相提并论,因为“白鹤”句风格闲淡,而“诸蕃”句缺乏形象感,更像是事件概括。反倒是苏轼自己的两联诗“令严钟鼓三更月,野宿貔貅万灶烟”“露布朝驰玉关塞,捷书夜到甘泉宫”更与杜甫接近,即他自己所说“亦庶几焉尔”。[19]前人评论苏轼诗,注意到苏诗学杜之处,比如前面所举《次韵张安道读杜诗》,汪师韩就认为“但觉铺张排比,辞气不减少陵耳”[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