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才培养

(一)人才培养

各中心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过程中注重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学习潜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实验教学新模式。形成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多种学习方法,学生受益面逐渐扩大。示范中心的建设增强了实践教学的比重,将实践性强的教学内容进行单独设课,开设的实验课成熟度、实验项目数及学生人时数逐年提高。示范中心的建设进一步推动了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特色鲜明,层次清晰,基础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相互融通的实验教学体系逐渐形成。

例如,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将实验室分为以下3个层次:

1.基础实验室

面向全校理工科42个专业,155个教学班约4 700名学生开设“大学物理实验”,年教学工作量约22.5万人学时,实验项目33项。其中,综合、设计性实验15项,占45%。同时,开展实验室多媒体技术改造,全面实施多媒体实验教学。

2.专业实验室

面向物理学、应用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学生、研究生,开展各种物理专业实验教学、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及毕业设论文指导。专业实验室现有13个实验教室,面积1 500 m2,开设了力热学实验、电磁学实验、光学实验、激光与光全息实验、近代物理实验1、近代物理实验2、电子信息综合实验、FPGA实验、传感器系统实验、无损检测实验、低维材料制备及性能测试共计11门实验课程。发挥物理学院的学科优势,有机结合学生培养需求,新建了低维材料制备与测试实验室。

3.创新实验室

面向全校大学生、研究生开展基于物理、化学、生物及材料等学科交叉的创新实验实践。创新实验室现有材料制备、波谱分析室、微纳流体实验室、单分子荧光实验室、超净间等6个实验室,面积800 m2,有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光刻机、临界点干燥仪、流变仪、光谱仪、高速相机等700万元的先进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