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经验与特色

6.经验与特色

(1)以电力生产过程中动力装置的能量转换和电气系统为主线,以自主开发为基础构建了能源与动力电气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建设了涵盖传统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主要过程的具有先进性和前瞻性的仿真教学资源体系,满足了能源动力与电气类本科生人才培养的需要。

①中心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以电力生产过程中“发电—输电—配电”为主线,构建了先进性和前瞻性的能源电力行业背景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对提高学生实验兴趣有着积极的作用。

②建立适应不同专业的“五模块、四层次、一主体”的能动类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充分考虑能动类及相近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特点和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分类施教,建立了量大面广的综合性仿真实验教学平台,支撑了综合性大学对各类人才的培养需求。

③结合电厂工业生产背景,构建全真仿真模拟培训平台,为学生提供一个逼真的操作环境,加深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在生产实践过程中的动手能力。目前,拥有200,300,600,1 000 MW火电机组仿真机,核电站原理型仿真机也正在积极建设当中。

④通过在管理体制机制上的创新实现重点实验向本科生全面开放,强化教学与科研的紧密联系,使学生具备学习、应用知识的能力与创新能力,能够综合运用一般和专门的工程专业知识,并对现有的技术的新兴技术的应用进行优化,满足了能源动力与电气类本科生人才培养的需要。

(2)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引入工程伦理教育,在培养大学生工程伦理素养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对加强学生工程伦理道德素养有着积极的作用,也是中心在创新教育培养方面进行的大胆尝试。

中心深度实践了融渗式工程伦理教学法,通过虚拟仿真方式将专业教育与工程伦理教学有机结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相关工程问题的道德敏感性,使其在职业操守、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认识自己对社会、职业和环境的责任等方面有效提升自身素养。

(3)坚持自主开发为主体,科研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注重坚持“教学、开发、管理”3个队伍的平衡发展,坚持以最前沿的能源生产技术和虚拟仿真技术为先导,不断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虚拟仿真教学实验装置及系统,保证了虚拟仿真教学实验平台的先进性和前瞻性,保证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①自主开发了“火力发电机组全范围仿真平台”“微型电网模拟及数字仿真平台”等仿真实验教学平台,不仅能很好地满足本科生培养的需要,而且对在相关领域进行科研的教师提供了一个优秀的科研开发平台。

②制订了鼓励高水平教师参加实验教学的措施和管理制度,解决了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的机制问题,解决了“研究创新型”实验的源头问题;通过科研教师、理论课教师与实验课教师的互通,形成了一支以教授、博导为核心,结构合理、思想素质好、学术水平高、适应本科创新人才培养需要的实验教学队伍。

网址:http://vsim.cqu.edu.cn

联系人:卞煜,联系电话:023⁃65102477

E⁃mail:bianyu@cq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