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设成效

(一)建设成效

学校通过科学规划,不断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创新运行管理机制,积极引进人才,加大实验室建设投入,合理配置和整合资源,促进了我校实验室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实验中心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1.投入建设经费,新增实验设施

建设期间学校对实验中心投入近11 200万元建设经费,新增实验用房约5 000 m2,新增仪器设备总值约8 700万元。通过加大投入,目前我校各实验中心的实验装备更加精良,配套设施更加完备,实验教学环境得到大幅度改善。

2.实验教学体系更加完善

通过实验教学改革,进一步完善了实验教学体系,综合设计型、创新型实验项目比例大幅度提高(约占总实验项目的50%),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工程应用结合更加紧密;新开和改造实验项目106项,独立开课实验课9门,公开出版实验教材21部,自编教材53本。

3.进一步深化实验教学改革

近3年(2012—2014年)申报国家级和省部级实验教学改革项目11项,校级实验教学改革与研究基金资助项目95项,校级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74项,利用实验教学改革成果开发实验项目28个,自制设备30台件,发表教改论文107篇。通过实验教学改革和教学运行机制创新,实验中心组织运行更加规范,实验教学开放覆盖面从“点、线”向“面、体”进一步延伸。

4.实验教师队伍配备更加合理

通过配套政策和激励措施,实验中心培养和引进了一批教学理念先进、具有创新和开拓精神的人才,实验教师队伍年龄层次、职称结构更加合理,实验中心教师队伍中具有研究生学历和副高职称以上的人员约占50%。

5.实验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通过独立设课、优化实验项目配置、充实实验教学内容、加强实验教学与工程实际结合、加强科研资源向实验资源转换、加强启发式和创新性实验教学环节、加强虚拟仿真实验技术推广应用、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模式和多元实验考核方法,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验教学质量有了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