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中心建设成效

5.中心建设成效

中心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注重探索精神、科学思维、实践与创新能力,理论与实践统筹协调,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学科前沿的介绍,工程和实践的引入,拓展了实践领域,丰富实验教学内容,推动了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取得了显著成果。

1)教学效果显著,对本科的实验教学有着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

中心坚持实验教学虚实结合,鼓励学生在探究中完成实验项目。面向全校12个专业,每年开设45项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年平均课时达到140 000学时,受益学生近14 860名,教学覆盖面广,仿真实验项目开出率高,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

中心注重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有机结合、强调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与意识的培养和提高,承担了机械工程学院近600名本科生的专业实践教学工作,提高学生对行业的认知程度,为学生进一步现场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学生的科研和工程实践能力显著提升,学科竞赛获奖丰硕

学生通过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自主学习,开展研究型、创新型实验、工程综合实践和创新设计竞赛,知识、素质和实践能力协调发展,工程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近5年来,与中心仿真实验教学有关的本科学生参加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计划等创新实践项目249项,在全国学科竞赛获奖73项。在全国机械创新大赛获奖10项,在全国大学生先进制图技术技能大赛获奖51项,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获奖4项,在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中获奖8项。

学生创新实践项目部分作品

3)改变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实验教学改革成果显著

中心采用全新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模式,打造了高水平的、符合现代企业设计制造的全流程数字化虚拟仿真平台。教师利用平台开展科研,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项目,以研促教,以教带研,教研相长。中心老师近五年来主持国家级和重庆市教改项目29项,发表实验教改论文42篇,面向全校12个专业开了45个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每年吸收学生14 860人,实验人时数达140 000。出版《机械基础实验》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1套,在国家级出版社正式出版写教材22本,获发明专利67项,编写了虚拟仿真实验指导书多套,开发了系列多媒体实验课件和多套仿真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