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经验与特色

6.经验与特色

1)搭建了一个基于全流程、仿真工程环境的大石油工程实践教学平台,在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突破

(1)建成了大石油、全流程的高水平实践教学平台。适应石油工程技术高度集约和学科专业多交叉的特点,打破学科专业界限,通过资源合理整合,搭建了一个重点面向石油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地质学、油气储运工程、油田化学等专业学科,同时兼顾辐射石油装备技术、安全工程技术等相关专业学科的有利于全流程训练的大石油工程高水平实践教学平台。

(2)构建了“四层次、五模块”的实验教学内容体系。根据已确立的实验教学理念与建设思路,在多年的教学探索与实践的基础上,按照现代油气生产“地—钻—采—输”全流程及油田技术服务全系统构建涵盖大石油工程多个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需要的实验教学体系,分层次、分模块科学组织实验教学内容,实现石油工程相关专业学生围绕能力培养主线,分层次、分方向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体现了石油行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3)创新实践教学手段与方法。加强实验技术的研究与探索,大力建设网络实验教学信息平台、开发实验教学仿真和虚拟操作软件,不断提高实验技术水平,推行多样化的实验手段与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注重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教学科研结合和仿真实际结合,形成了实验技术先进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方法多样化和教学考核综合化的良好局面。

2)探索形成了“六共同”校企深度合作育人的模式,在校企协同培养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方面取得了新成效

依托石油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中石油川东钻探公司和重庆气矿两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以及重庆市高等教育改革研究重点项目,探索了校企深度合作长效机制及“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标准、共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共同组建教学队伍、共同建设实验平台、共同实施教学、共同评价教学效果”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

3)为形成国家特殊需求专业硕士“2461”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机制

实施“学校与企业”双主体产学协同育人,“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科研与教学、校内与校外”四结合及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标准,共同组建教学队伍,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教学过程,共同评价教学质量”,始终坚持职业道德教育、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贯穿全过程,更好地满足中国石油企业加速国际化战略对石油工程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急需。

网址:http://mc.cqust.edu.cn

联系人:曾顺鹏,联系电话:023⁃65022047

E⁃mail:z-bosh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