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经验与特色
1)创新“双职双挂”,强化师生工程实践能力
2014年4月,中心开始与合作企业开展“双职双挂”,中心先后派出两名教师到重钢烧结厂、炼铁厂进行技术挂职,分别任生产技术科副科长;重钢派两名员工到学院实验教学中心挂职,分别担任副院长和冶金系担任副主任,负责实践教学工作。“双职双挂”工作的开展,提升了教师的工程实战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工程素养和创新能力。
2)立足自主研发,建成高水平实践教学平台
中心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以钢铁工艺流程为主线,分阶段研发建成了国内一流的虚实结合的钢铁制造全流程实践教学平台。“实”是指具有现代化水平的产学研一体化“冶金技术与装备综合实践教学平台”。“虚”是指,为适应冶金工业高度集约化和学科专业交叉的特点,中心按照现代钢铁制造“炼铁—炼钢—连铸—轧钢”全流程,在国内率先研究开发了先进的钢铁制造全流程动态模型、虚拟仿真试验教学平台,同时开发了高仿真、超时空、深沉浸的65个实验项目,构成了丰富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
3)注重互利共赢,构建协同育人新机制
中心在自主研发的同时还注重与企业、协会的互动,校企互动,人才互用,协会引领,资源互补,文化互融,多方联动构建互利共赢的协同育人新机制。通过校企互动、人才互用、协会引领、文化互融等方式,中心将冶金行业文化、企业文化与学校文化很好地融合成了“点石成金育英才,千锤百炼铸栋梁”的冶金教育文化,塑造学生成为钢铁脊梁、敢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专业、职业自豪感,造就了“质朴坚韧、业精致用”的冶金专业人才特色。
冶金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经过近30年的积累,建成了国内先进、虚实结合、自主研发的钢铁制造全流程实践教学平台,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主线的“四结合”(基础与前沿结合、经典与现代结合、虚拟仿真与真实体验结合、基本技能规范训练与创新能力培养结合)产教融合实验教学新模式。中心将继续围绕高素质应用型品牌本科生培养目标,充分发挥学校学科专业优势,扩大校企合作成果,深入开展实验教学标准、实验教学资源和实验教学考核的研究和探索,为冶金工程类卓越工程师的培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网址:http://mc.cqust.edu.cn/
联系人:万新,联系电话:023⁃65023864
E⁃mail:wanxin0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