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学体系和课程体系

3.实验教学体系和课程体系

为了更好地实现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的目标,中心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构建了“课程—环境—能力”三维一体的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体系。

三维一体的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体系

其中,课程维X包括一系列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具体内容由开设的实验项目组成,这些内容主要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专业需求和社会需求,分层次、分学科专业类型、分级别,并结合能力培养目标层次进行设置;环境维Y主要围绕实验课程体系、实验内容和要求以及能力培养目标层次,建立教学组织机构、实验环境、网络教学平台、扩展教学环境;能力维Z主要设立不同的能力培养目标层次,具体分为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使用能力、利用计算机的基本计算能力、计算机的基本应用能力以及协作和创新能力等四个层次。

在该实验教学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了由12门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组成的“分层—分类—分级”实验课程体系。该实验课程体系的具体设计,体现了“基础—技术—应用—拓展”四个教学层次的逐层递进,而对实验项目则设计了一般要求和较高要求两个级别,并按认知规律把实验项目的类型分别设置为验证型、设计型、综合型、研究型等实验项目类型。“分层—分类—分级”的实验课程体系简要表述如下:

1)基础层

不分理工文艺类在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分基础和提高两个级别开设一门“大学计算机基础”,实现了有差异性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层面的分级教学,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本操作和使用能力。

2)技术层

全校分理、工、文、艺术等类在大学一、二年级开设C程序设计技术、VB程序设计技术、C++程序设计技术、C#程序设计技术、多媒体技术等5门技术基础类课程供学生选择,实现了按专业需求培养人才的计算机技术层面的分类教学,培养学生的利用计算机的基本计算能力。

3)应用层

全校分理、工、文、艺术等类在大学二、三年级开设计算机信息管理基础、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等2门技术应用类课程供学生选择,实现了按专业需求培养人才的计算机技术应用层面的分类教学,培养学生的利用计算机的基本应用能力。

4)拓展层

为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不分类在大学三四年级开设多门任选课程,如Java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CAD计算机辅助设计、ACM程序设计、计算机综合项目训练等课程,实现了兴趣和专业拓展层面的计算机基础拓展教学,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的协作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