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中国医籍提要·下册》第20页:本书为《灵枢》《素问》的选注本。系作者选录《灵枢》《素问》中的重要条文予以分类、编纂,并加以浅要注释而成,简称为《灵素节要浅注》。全书共分十二卷,书中除将所选原文按道生、脏象、经络、运气、望色、闻声、问察、审治、生死、杂论、脉诊、病机十二类进行编次外,并对所选各条文,以衬注(即在原文的字、词、句中间加小注)的形式予以注释发挥。是书的编注特点有二:一是选材全面。对《内经》进行选择分类的先行者李中梓,素以选材精要著称于医林,陈氏则以选材全面见长。李氏在脏象类仅选九条原文,陈氏所选条文达二十二条,而且从所选内容来看,较李氏要全面。例如:“脏象类”,李氏所选缺少奇恒之腑的内容,陈氏则在李氏的基础上补入《素问·五脏别论》中有关奇恒之腑的条文。此外,还补充了目与五脏、面色与五脏、五液、五方与五脏等条文,从而使脏象的内容更加全面。二是注释浅要易懂、文图并茂。书中注释《内经》原文,语言大都简明、通俗易懂,很便于初学者研读。如其注《素问·五脏生成篇》中“诸脉者,皆属于目”句云:“五脏六腑之精,十二经脉皆上注于目,属脑,后出于项,故曰诸脉皆属于目”。又如注“肝受血而能视”曰:“肝开窍于目,故肝受血而能视”。言虽简,但十分清楚地阐明了脉与目、肝与目之间的关系。再如注释《素问·脉要精微论》中精明五色“欲”与“不欲”条曰:“此言色生于气,气生于脏,欲其气华于色而不欲脏象见于外也。赤如帛裹朱、白如鹅羽、青如苍碧、黄如罗裹雄黄、黑如重漆,乃五脏之气章华于色也。赤如赭、白如盐、青如蓝、黄如土、黑如地苍,此五脏之精象见于外也。夫脏者存也,如五脏之真色见而不存,其寿不久矣。”这里,作者用简明通俗的语言不仅阐明了五脏与精气、面色的关系,而且解释了为何五脏真色外现是危象的机理,使人既能知其意,又能达其理。同时,为了帮助学者理解原文的精神,加深记忆,作者还对内容庞杂而又需掌握的部分内容附以图解、诗歌,使读者易记易诵。如对十二经脉均配有图形,每一经脉图形中,均按经脉循行路线标明该经穴位,并根据各穴所在的部位、分寸编有“分寸歌”,使人见图如见文,一目了然。由于本书采用衬注形式疏通原文,注文与经文针对性较强,便于理解原文,故颇受后世欢迎,尤其为初学者所喜读。尽管其在分类上尚欠简要,但仍不失为一部初学者的门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