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闽台历代中医医家志》第155~156页:力钧(1855—1925),字轩举,又字香雨,号医隐,清代永福(今福州永泰县)白云乡凤漈村人。幼时跟从刘善曾学医,11岁附学于陈宗备家。陈氏世代行医,门徒甚众,初授家本草法,继以《伤寒论》。钧在读书之暇,旁听而默识之。13岁跟从张熙皋学习,张氏研究六书,力钧举《内经》《伤寒》难字以质,张氏为之解释。后又以金钱向丐者牧童乞教治疗瘴疟病及误吞铁针之方。17岁读《温病条辨》,旋又受读朱良仙所授的《王氏准绳》五种。23岁始为县诸生,自是授徒为业。尝与郭永淦作《伤寒论问答》,与郑省三合作《论半夏》,跟从林宇村医师学《热病新论》。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举于乡,翌年赴试礼部,从琉璃厂得明版医书十数种,回家途经天津、上海,遍购新出医书。有妹适黄氏,病渴而不喜饮,便秘腹胀,鼻尖、额顶、指节皆如冰。钧投以真武汤,吐冷痰数碗;再进桂附,汗如雨出,遂阳回厥愈而不渴。自是亲友以医事相嘱。辑有《庚寅医案》,并取校柯为良之译著《全体阐微》一书,纂《内经难经经释》及《骨论》,比较中外医论异同。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在新加坡行医,愈病多人,乃辑《辛卯医案》。继游吉隆坡、苏门答腊各埠,辑有《槟榔屿志略》《南游杂录》《吉德纪行》等。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辑《难经经释补》。在游期间因受西医医方数纸,试用甚验,始兼用西药。于是在新加坡开设中西医药研究社,得到领事左秉龙的支持。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应礼部召,为诸贵要治病,因皆获得疗效而欲留钧任职,但他以母亲年老而辞归。时值福州发生鼠疫,钧以大青龙汤治愈千百人。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东渡日本考察,辑有《日本医学调查记》《足利藏书记》等书。回国后创办“东文学堂”及“玉屏女塾”。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又辑《历代医籍存佚考》等书。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进京任商部主事,实为宫廷御医,亲贵争造请,并诊西太后及德宗皇帝之病,乃以医名震京都。清宣统二年(1910年),随英公使游历德国、法国、意大利、俄国、瑞士、奥地利等国,至一都市必参观医院、医校,归国时图书满箧。辛亥年避兵于津门。其子嘉禾、树蕿,先后学医,毕业归,乃训之曰:宜多临证,中医西医学理,尔辈宜兼求并进,不可偏执。并嘱将中医书籍译成西文,以供欧美学者之研究,切戒浅学之分歧立异。享年7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