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

《中国医籍提要》第154~155页:书凡十卷,附“指南总论”三卷。分诸风、伤寒、一切气、痰饮、诸虚、痼冷、积热,泻痢、眼目疾、咽喉口齿、杂病、疮肿伤折、妇人诸疾、小儿诸疾十四门,载方七百八十八首。本书是由宋代的“太医局”奉朝廷之命,向民间广泛征收确有临床实效的验方,后由陈师文和裴宗元等进行选定,编辑成册,并交给当时专门管理、经营药物的“和剂局”按统一规格配方或做成成药进行销售,所以把书命名为《和剂局方》。此作成书时仅载二百九十七方。后在宋代的一百多年中,几经重修和增补,逐渐增至七百八十八方。公元1148年,“和剂局”改名为“太平惠民局”,故将本书书名改为《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本书是宋代以来著名的方书之一。书中所收载之方,都是将各地所献之医方,经反复试验有效后才选收入册的。如岳珂《桯史》曰:“和剂局方,乃当时精集诸家名方,凡几经名医之手,至提领以从官,内臣参校,可谓精矣。”因此,本书在两宋盛行二百余年,成为临床医生的方剂手册和药局的配方蓝本,影响极大。正因为如此,此书中所辑之方不但广泛地被宋以后各家方书所引用,而且其中有些方剂作为成方规范而流传至今。如四君子汤、四物汤、十全大补丸、参苓白术散、平胃散、逍遥散、二陈汤、至宝丹、活络丹、藿香正气散、苏子降气汤等。清代汪昂编著的最通俗的中医方剂专书《汤头歌诀》,其中很多重要方剂就是来源于此书的。书中于每方之后,详列了主治证候,同时对药物炮制法和药剂的修制法作了详细地说明,这对于临床医生的随证选方和医药人员的修制方剂均有参考价值。本书的方剂大量制成丸、散等成药,不但使患者服药比较方便,而且对推动我国成品药的生产和发展亦有较大影响。但由于本书所载大多是比较固定的成方,所以不利于临床随证加减,灵活用方。另外,书中方剂尚有偏用芳香温燥之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