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 例
一、《金匮》为仲景治杂病之书,其深文奥义与《伤寒论》同。近医崇其名而亡其实,能发明之者绝少。然圣人之道千古常昭,自唐宋以来,医书汗牛充栋,庸庸者勿论,其中有可观者,不下十余家。虽不可谓得仲景之真传,而间有善悟暗合者,亦有千虑一得者。散之各书,难以参考。今取各书之菁华,约为小注,即于《金匮》本文中另以小字条贯之。凡本文中所有之义,既无漏而弗详,本文所无之义,不敢妄添蛇足。又于各节之虚字,寻绎其微妙之旨而畅达言之,所谓读于无字处也。
一、予所刻各种,原以补前人所未备,非务博也,亦非有意而求新也。而海内诸君子,许可者虽多,而畏其难而思阻者,亦复不少。惟《伤寒论浅注》与此书,字字皆前贤所已言,语语为中人所共晓。盖二书本深,深而深之,旨反晦矣,故于“浅”之一字加之意焉。
一、《金匮要略》,赵以德、胡引年、程云来、沈目南、喻嘉言,徐忠可、魏念庭、尤在泾辈,所著之书盛行于海内,凡业医者无有不备。余即于书中取其能发挥本文之旨者,重订而收录之,以为迎机之导。至予囿于气习处,惑于异说处,逞其臆见处,前后不相贯通处,不得不为之改正。然改正处以《素问》《灵枢》为主,以《难经》为辅,以《千金》《外台》等书而推广之,以各家诸刻而互参之,必求其与仲师本章本节、上下节有阐发无滞碍者,然后注之。是则予之苦心也夫。
一、予注是书将半,二儿元犀到直,余命其仿《伤寒论》各方歌括体例韵注,续成六卷,余重加改正,歌解颇明,记诵颇便,命录姑附于卷后。
一、《金匮要略》自第一篇至第二十二篇皆仲景原本,二十三篇以后前贤谓为宋人所续,注家多删之。余向著《金匮读》四卷亦删之,严朱紫之辨也。兹刻仍宋本之旧,录其本文,不加注解而分别之。
一、原文有附方,云出《千金》《外台》诸书,似属后人赘入。然方引药味颇亦不凡,或原为仲景所制,因述彼习用之书名,今悉如徐镕传本附列,但亦不加注解以分别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