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  例

凡  例

一、方中分两、煮法、服法,俱遵原本。但古今之权量不同,汉之一两,今止二钱零。予遵程氏活法,每方取古方三分之一,以作一剂;又从二剂中取三分之一为一服,每剂分为三服。如桂枝汤原方生姜、桂枝、芍药各三两,今一剂此数味用各九钱,分而三之,是每服此数味各三钱是也;甘草二两,今一剂用六钱,分而三之,是此味每服二钱是也;大枣全料用十二枚,今照数不减者,以秤则随时不同,而枣之分枚则一也,分而三之,是此味每服四枚是也。啜粥、温覆、禁忌,俱依古法。余仿此。

一、每方歌括之后,必加方解,间有治法方法,意义既详于歌中者,不复于方后再解。

一、前贤名言精论,千古不磨者,本集或于歌中,或于注中,采集不遗。间有未惬于心者,取原文细绎其旨,求其合于《内经》,又与《难经》之言相为表里。参之《千金》《外台》之说相发明者,而后补注之。尝阅《吴医汇讲》,以独开生面、不袭老生常谈为高,而予正与之相反。览斯集者,必以剿说病之,然而甘受而不辞也。

一、《伤寒》《金匮》之方,皆出伊圣《汤液经》,说见《艺文志》,其方通造化之微,不可以寻常寒温补泻之说以窥测之,且其用法,俱本《神农本草经》。若执宋元后之本草,及李时珍《纲目》,汪讱庵《备要》等,查对药性,失之远矣。家君刻有《神农本草经读》行世,凡读《伤寒》《金匮》者,不可一日离之。

一、《金匮》附方,虽系后人赘入,而方引药味,却亦不凡,今低一字以别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