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存版本

现存版本

清咸丰元年辛亥(1851年)刻本,1957年福建省中医药学术研究委员会据咸丰板重印本,近代中医珍本集本。

按:陆拯主编的《近代中医珍本集·伤寒分册》有该书的校注本,以1957年福建省中医药学术研究委员会据咸丰板重印本为底本,不过,1957年本录王有树序文两篇,近代中医珍本集本择其一篇,将另外一篇舍弃。察其二序,同为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作,按照正常情况考虑,是书出版之时,王氏当不会同时写下两篇序文。由于本人未见到咸丰元年刻本,无从得知该刻本两序是否同时存在。为保存资料见,兹照录王氏另外一篇序文,以备研究。

仲景《伤寒论》,医学之准绳也。闽中医家向尝人异其学,迨余年伯陈修园先生以儒医擅名,始独笃信仲景,复著《伤寒论浅注》以发明其义蕴,于是学医者皆知以仲景为法。惟《伤寒论》义理,王肯堂谓其如神龙出没,首尾相顾,鳞甲森然,固非初学所能骤通其解也。世之读是书者,又不能好学深思,辨其经气之所以分,审其病情之所以异,第取百一十三方而杂投之,毫厘差谬,动辄误人,是直仲景之罪人耳,乌足与言仲景之法哉。台江退翁先生,幼习举子业,即好博览医书。及壮,遨游江湖间,见闻益广,退而以岐黄之术著其治病用药,一宗仲景之法,复能神明而变通之,以故应手生春,十全为上,真可谓善学仲景者矣。余素多病,与先生交最熟,因出其所注伤寒论见示,其中章解句释,缕晰条分,读之豁人心目,无扞格不通之患。较之柯韵伯、张隐庵诸家注解,尤为简明易晓。窃叹先生之学有心得,洵足以羽翼医圣、嘉惠后学也。先生一生精力尽于此书,今年近古稀,犹惓惓以活人为念。程子云:一命之士,苟存心利物于人,亦必有济。先生其以此书出而问世,使学仲景者奉为圭臬,循是以辨证而施方焉。庶天下咸登于寿域,而先生济物之心亦可以慰矣乎。是为序。道光二十有六年岁在柔兆敦牂相月,愚弟王有树拜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