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存版本
2025年08月10日
现存版本
清道光十年庚寅(1830年)刻本,道光十六年丙申(1836年)刻本(附《金匮歌括》六卷),咸丰、同治、光绪年间多种刻本,民国时期各种石印本,今人各种校注本。
按:清耿文光《万卷精华楼藏书记》对本书评价颇低,称此书“不脱讲章习气,非大家之著作也。”其言曰:医家一门,所谓有学识者,亦不过于本业中胜人一筹,不必皆穷经考史博物洽闻之士也。故其著作,或经历有验,而文词支拙,或专务行文,而真实不足,或拘泥而鲜通,或偏驳而难信。去此诸病,而医书之可采者寡矣。好古敏求之士,研究经史之余,间一及之,凭心结撰,终隔一层,正如文士言兵,虽井井有条,毫无补于实用。临证正如临阵,计须对敌,而施方宜因证而立,变化在心,不在书。平日所记所闻,不定其有用无用也。予尝按证检书,其不合者十之七八,盖未有据本患病者也,苟深明乎阴阳虚实、脏腑经络之故,以之治病,庶乎近之。故《内经》无分门类方之说,而字字精当,无所不包,求之于此,思过半矣。言下之意,陈氏以儒通医,并非深得医学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