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存版本

现存版本

明嘉靖二十一年壬寅(1542年)邢氏闽中郡斋刻本。

按:《中国医籍通考》云:心绀珠经、二难宝鉴合刻,李荣辑。子目:《心印绀珠经》二卷,(明)李汤卿撰;《二难宝鉴》(包括《闺门宝鉴》《博爱心鉴撮要》),(明)李荣辑。实误。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邵武知府邢址特地将在任职内台时得到的医书《心印绀珠经》和友人所赠专门治疗痘症和妇科的《二难宝鉴》刊刻印刷,以供当地医生诊治之用,并亲自序文论起始末。嘉靖《邵武府志》卷三《制宇》云:

《心印绀珠经序》:予在内台时,有遗以是书者,异其名。取而阅之,医书也。终阅之,乃朱好谦氏世承家学,采集素问、本草及诸名家诸书而成编者也。其论医道统系则严夫王霸之辨;其论气运与夫寒暑等剂则悉夫理治之原。非熟究诸书深探内经而卓有定见不能类稡若此,真医家之指南也。予历仕途,每携以从。虽燕粤殊方、寒燠异气,凡有感冒,按剂治之辄效。去秋入闽,邵武万山丛郁,风气蕴毒,未几病疸,诊视者云:此脾客积热感湿而成,因命医生李荣检剂服之,遂而获痊。荣跽而请曰:尽刻之以济惠下民,亦仁政之一也。予曰:诺。客曰:闽人尚鬼而远医,子之刻是书也,民无庸也。予曰:君子之心,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视民之有疾而弗以求者,忍也;逆民之无用而弗以传者,隘也,予病夫忍与隘也。是故将刻之也。客复曰:闽之民久病,为政不求诸彼而顾急,夫此何也。予曰:民之困于赋者存乎政,民之困之病者存乎医。治赋贵缓而治病贵急。求之政者,予既与民去,其甚而安之矣;求之医者,予又可坐视乎!是二者皆民命也,固并行而不可缺焉者也。客俯而思,起而谢曰:是,宜刻之以与民共焉。

《二难宝鉴序》:医家常言,治妇人难,治小儿尤难。夫妇人之治莫难于产孕,小儿之治莫难于痘疹。然产孕而死者百惟一二,痘疹而死者十恒五六,何也?二者均以气血为主,妇人多偏而小儿多不足,产孕顺而痘疹逆故也。一日京兆西淙洪公过邵武,出所刻《心鉴撮要》一编,曰:在桂林时诸儿女患痘,按图验症,依方治之辄效,俱赖以全。予请而传之,公善本见赠。方谋登梓,医生李荣复出《闺门宝鉴》一编,请曰:盍合刻之。济阴保幼皆闺门一事也。内如回生丹者,荣百试百效,此书并行,济物之功溥矣。尝读《夷坚志》载治痘疹倒黡法,不知其神也。一日,孙女犯此症,殆甚急,如法治之,少顷郎红润如常,遂以获全。并附于后,命工同梓,合为一书,名曰《二难宝鉴》云。噫,闺门之中患是症者,按是书而治之,吾知其无难也。

可见,无论是《心印绀珠经》还是《二难宝鉴》,都是由当时时任邵武知府的邢址组织刊刻,李荣仅为参与者之一。上述各书中,仅有《二难宝鉴》中的《闺门宝鉴》为李荣辑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