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存版本
按:本书流传较为复杂,版本众多,兹将王今觉考证摘录如下。王今觉校注《珍珠囊补遗药性赋·点校注释前言》:
本书有十多种名称,何者为是?众说不一。其成书年代,或以为金,或以为元,究系何年?无据可查。至于作者,有指为张元素,有指为李东垣,有指为“元山道人”,但“元山道人”是谁,未见明示;有的不著撰人,有的只写校正者、重校者、重订者,孰是孰非?难得认同。近若干年,我结合平素科研工作,广泛搜集、研究古今本草文献,发现不少资料,尤其是新发现六种罕见、珍贵、多以为亡佚的明版古籍,并考查明版地方志等各种历史文献,研究出相互间的递嬗关系之后,才有幸为解决迄今四百余年的悬案提供依据。《诗·大雅》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抑可此之谓乎!
现知《珍珠囊补遗药性赋》由三部分内容构成:寒热温平“四赋”(书中称作“总赋”),为明严萃撰于弘治中期,明熊宗立在“取”入本书时略作改动。“珍珠囊”(我称之为“韵语珍珠囊”)包括“主治指掌”为明严萃在元李东垣著作的基础上改编而成。“韵语珍珠囊”的补遗部分和玉石部、草部、木部、人部、禽兽部、虫鱼部、果品部、米谷部、蔬菜部等9部药物全文(按此为“药性赋补遗”)均为明熊宗立撰写。全书最终由明熊宗立编著成书,成书年代为明弘治辛酉年(公元1501年)。严萃为明代浙江嘉兴世医,字蓄之。李东垣,河北真定(今河北正定)人,金元四大家之一,著作中常体现金张元素的学术思想。明熊宗立,名均,字宗立,号道轩,表德号勿听子,晚年别号“元山道人”,福建建阳人,精于医学,旁通道家学说与历法。由此可见,本书非一家之作,亦非出于同一时代。
依据现有资料,本书全国共有108种版本,其中明版6种,清版44种,1912—1948年间版本42种,1949年以后16种(内地15种,香港1种)。日本国藏有明版3种、台湾藏有清版1种未统计在内。以上藏书特点为北京地区藏书占半数以上,而且藏有此书全部明版和多数清代早期版本,体现了本书的主要版本特征及版本沿革脉络。在考查、研究北京地区有关《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包括与本书有关及与本书无关、但也称作“药性赋”)的资料之后,发现本书在流传过程中逐渐形成四个主要版本系统:(1)明代钱允治版本系统;(2)唐富春版本系统;(3)罗必炜版本系统;(4)清代王(晋三)、濮(礼仪)版本系统。王晋三版本系统又可再分为三个系统。自清至今,王、濮系统各本《药性赋》在国内传诵最广,但舛讹也最多,且均将“药性赋序”改为“药性赋原序”,并删去撰著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