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 例
一、是书举浮、沉、迟、数、细、大、短、长为脉之提纲,而以同类诸脉附之。举表、里、寒、热、虚、实、衰、盛为证之提纲,而以所属诸证附之。一线到底,为向来第一明晰之书。
一、是书论证后加诗一首,所以便于记诵,间有诗与论少异者,当研究其殊途同归之妙。
一、每诗止取明白不晦,包括不遗,不以工雅取胜。其中有限于证方而不能合法者,不得不略变其体。
一、仲景《伤寒论》以六经提纲,而《金匮》为治杂病之书,则以病证之同类者合汇之。其病证方治可以互参,如百合、狐惑、阴阳毒合为一篇;中风、历节合为一篇;血痹、虚劳合为一篇之类是也。此书以表、里、寒、热、虚、实、盛、衰八字为主,先列伤寒之表证,即以各病之属表者合之,余皆准此。其体例从《金匮要略》仿来,盖以六经钤百病为不易之定法,以此病例彼病,为启悟之捷法也。
一、此书采集《神农本经》《内经》《难经》、仲景、《千金》《外台》《圣济》《活人》各书之精华,及元明诸家时贤著作,择其纯粹者,约千百言于尺幅之中。而又以时俗浅近之语出之,人人可以共晓,即素未习医,偶然得病,尽可按证用药,丝毫不错,妙在浅而易知也。若平时精究此道,一得此书,可以执此书而括各书,且于无书处而悟有书,妙在从难而得其所以易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此中味惟此中人领之。
一、昔贤为秀才时,即以天下苍生为己任。余于辛酉孟夏试令畿辅,次年秋杪回籍读礼,戊辰仲春又到,除奉委办公外,止是静坐读书。因思补阙尚无定期,三十余年从事于医,若能以此道公之于人,亦可起夭札而福苍生,盖以有待不若无待也。
一、是书成于保阳官舍,非以易示时医。盖甚悯有病之家,不知择医,任医所措,以致轻者变重,重者立死。不得不举其大纲而示之以易,俾开卷了然,胸有成竹,然后与医者周旋,一问答间,便知其贤否,而去取不误耳。己卯归田后,从游诸子屡请付梓,余又恐此书过于平易,转开简便之门,遂于每证后节录《内经》原文,以示穷流必溯其源,为中人以上说法。余老矣,学问与年俱进,以为难则非难,以为易则非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