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存版本

现存版本

日本宽政五年癸丑抄本,日本永禄六年癸酉据明正德戊辰存德堂刻本。

按:是书传世流行者多为明薛己校注本《陈氏小儿痘疹方论》,熊氏类证本流传不广。二书在论述小儿痘疹病因治疗等问题时,均首列陈氏小儿痘疹原文,对其中不明处或需商榷处予以阐述之,例证之,增扩之。如论小儿“热作未出”条,陈氏原文为:小儿才觉伤风身热,是否痘疹,便服四味升麻葛根汤。薛氏校注为:愚按,痘疹未明而元气实者,最宜前汤。若元气虚者,又当详治,恐发得表虚而痘难出也。一儒者年三十余,因劳役倦怠发热,服补中益气汤数剂,发赤点以为斑,另服升麻葛根汤一剂,更加恶寒,仍服益气汤四剂,至九日出痘甚多余用八珍汤加黄芪、白芷、紫草四剂,至二十日脓始贯,用十全大补汤,月余而靥。熊氏类证曰:古方以升麻葛根汤治疮疹,已发未发皆可服,世习以为常。盖葛根升麻,性皆寒凉,能亏损胃气。倘小儿脏腑虚弱,恐水凝血脉,使未出者陷伏,已出者不能起胀,故陈氏只用于未见红斑之先,戒于已出红斑之后。愚谓小儿才觉发热,未明痘疹,疑似之间,不如仁斋杨氏用参苏饮青皮木香尤为稳当。可以说,薛氏和熊氏注解均能补陈氏之不足。陈氏曾言,是书将祖传方论集为一卷,薛氏和熊氏本辑录陈氏祖传均为21方,其中相同者十八,不同者三,熊本为木香散、四圣散、灭斑散,薛本为解毒汤、十二味异功散、人参麦门冬散。薛本增补痘疹良方共计69条,后附制附子法和稀痘方,熊本增补痘疹良方共计24条,后附疮痘入眼成翳方。总之,二本各有千秋,不可偏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