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跋

序  跋

郑樵《夹漈遗稿·寄方礼部书》:樵自读书螺峰以来,念无半席之旧,又无葭莩之余,虽辱君子特达之知,欲再通起居又不敢也。乃者蔡文郎中,以礼部内幅相示,不谓平生有此遇也。谨历所以在日月之下不敢孤负寸阴者,以陈也。樵每叹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而事多。载籍本无说,腐儒惑之而说众。仲尼之道,传之者不得其传,而最能惑人者,莫甚于《春秋》《诗》耳。故欲传《诗》,以《诗》之难,可以意度明者,在于鸟兽草木之名也。故先撰《本草成书》。其曰《成书》者,为自旧注外,陶弘景集《名医别录》而附成之,乃为之注释,最为明白。自景祐以来,诸家补注,纷然无纪。樵于是集二十家本草,及诸方家所言补治之功,及诸物名之书所言异名同状、同名异状之实,乃一一纂附其经文,为之注释,凡草经、诸儒书、异录,备于一家书,故曰《成书》。曰《经》有三品,三百六十五种,以法天三百六十五度,日星经纬,以成一岁也。弘景以为未备,乃取《名医别录》,以应岁之数而两之。樵又别扩诸家,以应成岁而三之。自纂《成书》外,其隐微之物,留之不足取,去之犹可惜也,纂三百八十八种,曰《外类》。

按:是书已佚,各种工具书中未见著录序跋,现存郑樵作品中有《寄方礼部书》一文,曾谈及此书,兹节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