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2025年08月10日
内容提要
《珍版海外回归中医古籍丛书·活人事证方》影印说明:《活人事证方》二十卷,各卷分门为:一卷诸风门,二卷诸气门,三卷伤寒门,四卷虚劳门,五卷补益门,六卷妇人门,七卷脾胃门,八卷水肿门,九卷泻痢门,十卷喘嗽门,十一卷小肠气门,十二卷脚气门,十三卷头风门,十四卷痔漏门,十五卷痈疽门,十六卷疮疡门,十七卷补损门,十八卷小儿门,十九卷消渴门,二十卷通类门。该书以论述病证为主,分诸风、诸气、伤寒、虚劳、妇人、疮疡、小儿等共20门,选方颇多,各有医事引证,皆可取信于人。其中有一些较有价值的药方,如取痔用砒、矾、草乌、蝎梢等外治,是历史上较早的枯痔疗法。是书刻后,盛行于世。底本前集之前,尚有本草附卷一卷。《宝庆本草折衷》称之为《本草要略》,称“凡方内所用药物,并于本草中以括治效之要,冠于卷首”。今检视原书总目卷一之前,有文曰:“药有金石草木鱼虫禽兽等物。其出温冻寒热,酸咸甘苦,有毒无毒,相反相恶之类,切虑本草浩繁,卒难检阅。今将常用药性四百余件,附于卷首,庶得易于辨药性也。”可见并非就该书方内所用药物,括其治效之要,而是从本草中精选药物四百余种(实有药物一百二十四种),简述药性功治,以便检阅。这种在大型方书之前,附药性提要的做法,在南宋已成风气。该卷于各药解说之前,载有“药性相反歌”、“药性相妨歌”、“六陈歌”、“十八反歌”,均为早期的药性理论歌诀,且不同于当今流传的同类歌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