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

《中国医籍提要》第238页:此系研究《伤寒论》方剂的著作,用歌诀形式表达诸方之组成、主治、服法等。共六卷,按六经传递顺序分卷。卷一为太阳篇,分太阳上篇方法,太阳中篇方法,太阳下篇方法,太阳救误变症方法,讨论了桂枝汤、桂枝二麻黄一汤等太阳篇方剂四十八首。卷二为阳明篇,分阳明上篇方法,阳明中篇方法,阳明下篇方法。讨论了猪苓汤、麻仁丸等有关阳明篇方剂二十首。卷三为少阳篇,分少阳上篇方法,少阳中篇方法,少阳下篇方法,讨论了小柴胡汤等有关少阳病的方剂十一首。卷四为太阴篇,讨论了理中汤等有关太阴病的方剂三首。卷五为少阴篇,讨论了麻黄附子细辛汤等有关少阴病的方剂二十首。卷六先列厥阴篇,讨论了乌梅丸等有关厥阴病的方剂六首,继之讨论了《伤寒论》阴阳易差后劳复病篇方剂五首。最后附录魏念庭先生《伤寒论》跋语。

陈氏尝取仲景《伤寒论》,精心究习,揭其旨要,以分经辨证法,撰成《伤寒医诀串解》。因虑其于诸方间,叙理有未尽之处,故复撰文详陈其所以然,同时又于《伤寒三注》中,取旧歌若干首,十改其七,分配于六经之中,书末附魏念庭氏《伤寒本义》跋语以结尾,遂成本书。书中论方,以六经为纲,非就方论方,而是将它与六经病脉证合为一体进行讨论,所以本书实是从方剂学角度研究《伤寒论》的一部著作。如太阳上篇讨论了治太阳中风病桂枝汤类诸方的组成、方义、主治等,太阳中篇主要讨论了治太阳伤寒病麻黄汤类诸方的组成、方义和主治等,太阳下篇讨论了太阳病兼症之治疗方剂,即辨太阳病的同中之异,如治风湿症的桂枝附子汤、甘草附子汤等。诸方注释,陈氏既能博采柯韵伯、徐灵胎、张宪公等诸家之长,又能结合临证实际,驳谬正误而抒发己见。譬如桂枝去芍药汤则纠喻昌“阳邪盛于阳位,故胸满脉促”之误说,对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之用,则认为“此治太阳里症,俾膀胱水利而表里之邪悉除”等见解,确属卓识。此外“传经发明”所论内容等,亦颇具心得。诚不失为一位有创见的研究《伤寒》的大家。书末附录魏氏《伤寒本义》跋语,实是陈氏治学求实谦谨的反应,其能择善而从,谦虚好学。同时也反映出陈氏是主张从辨证治法上研究《伤寒论》的特点。本书对学习和研究仲景《伤寒论》颇多裨益。后之学者林寿萱曾谓:“读者果得其解,是亦卫生之一助也。”确属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