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是一种适应转换的过程

二、退休是一种适应转换的过程

该研究取向将退休看作一个适应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员工可以适应从工作到退休的生活方式,并在退休生活中能够达到一定的心理舒适度(Van Solinge & Henkens,2008)。该理论概念整合了退休的两个方面:其一,从工作状态到实现退休的退休转变过程;其二,退休后的生活轨迹及个人发展。这一理论认为退休不是一个简单的决策制定过程,调查其复杂的功能性机制,强调适应转换过程本身的性质(退休的时机、退休准备阶段的资源以及退休后活动的变量)是非常重要的。此外,该取向将退休看作是一个纵向的发展过程,这是一个更具现实性的描述视角(Wang,Henkens,& Van Solinge,2011)。

针对这一取向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纵向适应过程(转换和退休后发展)、转换的前因和结果变量,通常采用三个理论。

第一,生命历程理论。它将退休转换放在整个生命周期中考虑,并且提出个体的经历、特质和发生转变时的环境共同影响着人们完成适应转换的路径。其中,个体的经历是指其如何应对先前生活中遇到的重大转变、工作和休闲习惯、工作模式等。特质主要是指人口学特征、员工健康状况、经济水平以及适应方面的技能等(Kim & Moen,2002)。通常来讲,如果个体在先前的转换中习得了灵活的应对技巧,并且有帮助其平缓转变的特质,那么就可能为退休转换做好准备,抓住退休的时机,更容易获得良好的适应结果;如果在他以往的经历中没有良好的转换经验,或者个人不具备转换的特质,则就不能对退休有良好的适应。生命历程理论还认为退休转变过程及退休后的生活轨迹依赖于所处的特定环境,包括与工作相关的状况和角色,如退休前的工作态度、工作特点(Wang et al.,2008;Zhan,Wang,& Yao,2013),以及包括社会网络、家庭结构和婚姻生活状况等在内的社会环境(Wang,2007)。其中,社会环境是非常重要的,社会支持还是老年歧视,在退休转换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是明显不同的。生命历程理论认为,个体进入退休阶段相当于步入了一个可承担较少责任、以较轻的体力劳动(如娱乐休闲)为特点的阶段,其生理和心理需求是不断降低的,由此预测了一个积极的退休发展轨迹。

第二,持续理论。该理论强调人们在接纳转换和改变过程中,力求保持一致性的行为倾向。持此理论观点的研究者把退休过程视为退休者保持和继续他们的社会关系和生活方式类型的一个机会。该理论认为,除非是保持其原有生活类型极端困难,通常人们都会努力维持退休前后身份和自我概念的一致性,包括内部持续性(性情、喜好和观念等)和外部持续性(物理和社会环境、角色关系等),进而实现较好的转变和成功的退休适应。在该框架下,研究的主要变量有退休转换期间个体健康和经济状况的改变(Gallo,Bradley,Siegel,& Kasl,2000)、过渡雇佣(Kim & Feldman,2000)、机能的退化(Shultz & Wang,2007)、退休计划(Taylor-Carter,Cook,& Weinberg,1997)和技能的变化(Spiegel & Shultz,2003)。

第三,角色理论。该理论强调了角色退出和角色转变在退休过程中的重要性。退休可当作一种角色转换,在此过程中,家庭和社区成员的相关角色在一定程度上取代工作角色(Barnes-Farell,2003)。从角色理论观点出发,在退休转换过程中,个体会受到认同动机、意义动机、控制动机和归属动机等四种动机的驱动作用,当投入到某角色中时,自我价值感与能力的结合使个体有效地执行角色内的行为。当然,角色转变会产生积极或消极两种适应结果,结果的好坏依赖于该转换是不是与个人目标和价值观一致,如果转变后的角色是转变者想要的并且与其价值观与目标一致,则有利于其退休,会产生积极的适应结果,反之则导致消极的结果。根据角色理论,实证研究已证明角色压力(Lin & Hsieh,2001)、角色认同(Taylor,Shultz,Morrison,Spiegel,&Greene,2007)以及价值观和目标(Shultz,Morton,& Weckerle,1998)都会影响退休转换和适应。

此外,有关研究还从职业心理健康、成功老龄化理论视角出发,也将退休作为适应转换的过程。关注职业心理健康的研究者们通过职业紧张理论模型和实证研究的探讨,提出在退休适应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职业紧张、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因此老年员工在退休适应中体验的满意度会存在差异性。成功老龄化的理论视角重点考察了影响成功老龄化的生理层面、心理层面和社会层面因素,以及如何帮助退休群体有效地实现角色转换,进而促进成功老龄化,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