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的多层次模型
退休的多层次模型(见图1.1)源于社会学的视角,将退休看作是一个包括社会和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因素在内的多层次现象(Szinovacz,2013)。具体来讲,社会和宏观层面上,退休可被看作是反映文化规范、社会价值观及退休人员在不同支持系统中表现的一种制度。中观层面则包括与福利、退休年龄、对老年员工和退休者的支持等外显的退休政策,以及以内隐形式表现出来的组织文化和社会期望等。在微观层面上,退休是个体退出工作的一种路径,强调退休计划、决策以及退休后的活动。该模型为考察预测退休过程的潜在前因变量提供了理论框架。

图1.1 退休多层次模型
Szinovacz(2013)等认为,从宏观层面上,影响退休过程的情境因素包括退休支持系统的特征、社会规范和文化价值观以及经济和劳动力市场状况等。例如,享受社会保险的年龄规定、有关退休时机的社会规范在老年员工的退休计划和决策中都有重要的影响。鼓励员工退休并将其看作是一个自愿的、满足个体需求的转换过程的文化价值观,更可能形成对退休的积极态度。另外,根植于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性别和家庭规范对特定群体的退休相关的行为会产生直接影响(Angel,Jimen'enez,& Angel,2007)。最后,经济状况不良和高失业率很可能会挫伤老年员工继续工作的积极性,而景气的经济和低失业率可能与老年员工退休后再工作呈正相关(Munnell,Soto,Triest,& Zhivan,2008)。
在中观水平上,影响个体退休过程的因素包括两个方面。首先,工作情境,即组织和工作因素。具体包括与年龄和退休相关的人力资源实践、工作环境和氛围、工作本身的性质以及员工的职业态度等。例如,组织提供退休金的形式和可用性会通过影响经济状况来作用于决策过程。灵活的工作时间、工作场所的反年龄歧视及对工作组织和职业的积极态度都会鼓励老年员工留用或过渡雇佣(Wang & Shultz,2010)。而不满意的工作条件,如高生理和认知要求,很可能促使老年员工选择退休(Zhan et al.,2013)。其次,生活情境,即家庭和社交因素,包括社会支持、婚姻状况、配偶的工作情况等。具体来讲,生活中重要他人的物质及非物质支持、角色榜样、决策的参考意见,以及可以替代工作中社会关系的情境都会影响退休计划、决策和退休后的活动(Szinovacz,2013)。子女是否经济独立或者是否需要照顾孙辈等也是影响人们退休决策的要素。另外,配偶的工作状况也可能影响退休计划和决策,因为人们可能更愿意和配偶共同进行娱乐和社交活动。
在微观层面,影响退休选择的因素包括对退休的态度、个体特征(例如人口学特征、健康和经济状况、知识和技能、人格、需要和价值观)及工作经验。根据行为计划理论,对退休的积极态度会预测退休计划的投入,并能促进人们做出退休决策。从生命历程视角来看,个体特征和工作经验形成生命转换过程的即时的个人情境。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个体在生命的早期可能只积累较少的知识和经验,并且更易感健康问题,这些劣势使得个体更可能面临成年期的经济和健康问题,这对个体后来的退休过程都会产生影响(Van Solinge & Henkens,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