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老龄化的判别维度

三、成功老龄化的判别维度

随着对成功老龄化概念理解的逐步深化,人们判别成功老龄化的维度也随之变化。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成功老龄化的判别维度大致分为七种:躯体功能、认知功能、心理健康、社会功能、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和情感状况。从任立山(2013)对成功老龄化判别标准资料整理中,我们大致可以发现在SA的相关研究中采取的固定判别维度有躯体功能、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且测量工具较为统一,通常采用李春波等(2005)判别成功老龄化的标准,利用MMSE量表、ADL量表、心境情绪自我评价和躯体检查来细分老龄群体。而对于判别心理健康状态的维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显现出逐步细化的趋势,即前人划分的心理健康维度逐渐被Colin(2006,2009)的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等维度所取代,逐步使心理健康可测量化。

同时,为方便成功老龄化在不同领域的重点研究,未能对其定义和维度进行明确规定,因而对SA维度产生了判定的不同理解。Colin分析了29种不同成功老龄化的定义,并从中统计出:躯体功能维度有26种不同理解、测量标准;认知功能维度有13种不同理解、测量标准;社会功能维度有8种不同理解、测量标准;生活满意度/心理健康维度有9种不同理解、测量标准等。由此可知,不同时代背景下研究人员对成功老龄化会有不同判别标准,不同文化背景下研究人员也会对其有不同判别标准。

再者,对于老年人自评成功老龄化的相关研究中,出现了较为一致的现象,即老年人认为的成功老龄化的评判内容,其重点强调的是躯体功能(疾病、遗传基因)和功能缺失,而未对相关因素(如心理弹性)予以足够的重视。老年人可能将自身可控因素与可达成的“成功”建立了一定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