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历程理论范式
生命历程理论范式(life course paradigm)最早是由埃尔德开创的,随着20世纪六七十年代埃尔德对生命历程的深入研究,生命历程理论范式正式变为为一个专门的并且跨学科的研究领域。生命历程理论范式是让我们运用相同的概念以及经验性的研究框架,同时对个体的生命事件以及生命轨迹在社会中所展示出来的模式进行解释,同时也要关注对这些事件、轨迹产生影响的社会进程。这样不但可以对一些特定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同时还可以将社会生活研究中的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结合起来,这样就有可能将其他的理论和流派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的运用,从而更好地对生命事件和生命轨迹进行合理的解释。
生命历程理论范式主要研究对象为个体或者群体在生命过程中经历的一些事件以及角色和地位,同时对这些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角色和地位的转换进程等进行考察。生命历程理论范式主要是通过批判生命周期理论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生命历程理论认为生命周期理论过分关注于个体性特征,所以生命历程理论范式认为人的发展应该与社会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同时认为人的发展是一个受到特定时空限制的全部生命过程的发展,个体前后经历的各种事件可以相互影响与建构。
以下是一些生命历程理论范式的核心概念:
第一,出生组(cohort)
它是生命历程理论范式里面一个重要的概念,出生组是指一组出生于相同历史时期和经历相同的社会变革的群体。对于不同的出生组来说,他们的教育、成长过程以及不同的生活环境会带来不同的影响,比如埃尔德的《大萧条的孩子们》就是以1920-1921年出生组为跟踪研究对象,大萧条这一社会变化是这些孩子们都经历过的,这一事件直接对个体的生命历程产生影响,埃尔德对这一现象进行了长期的纵向研究。
第二,转变(transition)
生命历程理论范式里面的转变就像阶梯一样,人的一生都要经历很多次的转变,有时候是角色的转变,有时候是地位的转变。生命中总是充满着转变:入学、青春期、毕业、谈恋爱,一直到退休,可以说一生中都在发生着转变。同时转变不光发生于家庭中,也会在组织中、社团中的组织变革以及新老成员的交替都会形成转变。每次的转变都会有新的事物代替旧的事物,这在研究中也是一个需要重点关注和了解的方面。
第三,轨迹(trajectory)
轨迹这一概念在前文中已经提过,每个人的轨迹都是不一样的,都有其独特的发展方向,一个人一生的轨迹会涉及多次的转变,同时我们根据不同的性质又可以将轨迹进行多元的划分——家庭生活轨迹、教育轨迹、工作轨迹等等,同时这些轨迹也会互相影响,彼此依赖。比如一项关于家庭关系的研究表明,如果丈夫丧失了工作或者受到了经济压力的话,那么他在家庭中的权利就会明显的受到影响。
第四,生命事件(life event)
生命事件是指发生的重大事件可能会改变个体的生命轨迹,从而产生长期的影响。一个生命事件是否重要,不同的人是不一样的,有些生命事件会对个体有着重大的冲击,如美国的大萧条会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影响,对于那些经济严重受损的家庭的影响最大,而对于那些经济受损相对较低的家庭来说就不会有很大的影响。随着生命事件发生,个体生命轨迹也会随之改变。同时不同出生组的人们对于同一生命事件也会有不同的理解的反应,最后导致不同的影响。
第五,转折点(turning point)
很少有人的生命是平稳地度过的,都会经历一些生命事件,从而影响我们的生命轨迹,这些事件发生的时间点就是转折点,转折点持续的时间一般较短,主要也是指某个具体角色中的生命轨迹的不连续性或者断点,但是在研究中却有着重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