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老龄化概念

一、成功老龄化概念

人们对成功老龄化的意识萌芽于1944年Cicero的一篇有关于良好老化的文章,在20世纪60年代这一概念有了新突破,人们开始尝试从不同视角(健康、经济、心理、社会)解释“成功”的定义。后来,随着Havighurst与Albrecht、Rowe与Kahn、Strawbridge、Crowther与Vaillant等的不断探索,将成功老龄化逐渐从老龄群体中分离出来。常规的老龄群体包括:①常态老龄化(usual aging):随着年龄的增加,呈现出生理、社会和认知功能下降的状态,较容易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②成功老龄化(successful aging):随着年龄的增加,生理功能和认知功能变化很小,外界因素起到中性或正面的影响;③病态老龄化(impaired aging):疾病和功能障碍的状态。目前,较为公认的成功老龄化是:疾病及疾病残障率低,高认知功能和躯体功能,积极参与生活以及积极的精神状态。

由于不同国家老龄群体结构差异较为明显,台湾国民健康局(2004)对成功老龄化进行了本土化定义:老年人同时具备日常生活功能正常、认知功能正常、无抑郁症状与有良好社会支持4项指标。而大陆本土研究则普遍将成功老龄化(SA)定义为:那些与增龄相关的功能状况无改变或改变甚微的老年人群,他们虽已处高龄,但认知功能良好、心身状态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