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命历程视角看延迟退休政策

二、从生命历程视角看延迟退休政策

根据生命历程理论的观点可以知道,退休作为人生中的一段生命历程与个体的整个生命历程息息相关,比如性别、财政状况、子女状况等等。在制定延迟退休政策的同时,要多关注个人生命历程的共性,也要关注个人生命历程的特性,制定相应的退休政策,以保证延迟退休政策能够顺利地实施。

(一)退休政策与老年人财政状况相匹配

公共养老金退休制度通过设立标准养老金领取年龄和提前领取养老金年龄,来引导和规范退休决策。因此,在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标准时,要考虑养老金的金额及数量。生命历程理论视角下的研究表明,老年人在过渡雇佣决策中财政状况是一个重要的决策标准,之前老年人的财政准备对退休后再工作的影响很大。在制定延迟退休政策时,对养老金的比例要协调好,确保老年人延迟退休后能够得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这样才能让延迟退休政策能够顺利实施。

(二)老年人力资源开发与延迟退休

老年人力资源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过早的退休不但对老年人有影响,对国家来说也是一种损失。但是目前的情况,对老年人力资源重视程度不够。现有的资料表明,退休再工作的老年人主要集中在一些高端人才和专业技术类人员上。因此,这一方面,为了对老年人力资源进行更加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在调动老年人的就业积极性的同时,要改变社会对于退休就是从全职工做到完全退休“非此即彼”刚性转变的传统观念。老年人的退休应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即在退休之后或者退休之前逐渐降低老年人的工作强度,在完全工作到完全退休之前实施一个过渡期,这样对于老年人力资源的利用就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三)子女态度与延迟退休

显而易见的是,子女的态度以及子女的经济状况对延迟退休政策的具体操作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关于子女态度的问题,由于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几千年的思想文化中对孝道一直非常看重,而老年人退休后再工作常常被认为是子女不孝的表现,这也就是他人的生命历程对个体的影响,同时在延迟退休方面也会有固有的偏见,即让老年人安度晚年。但是,延迟退休不一定就是不让老年人安度晚年,这也可能是安度晚年的一种更好的形式。有研究表明,那些退休后再就业的老年人比那些完全退休的老年人健康状况更好。在实施延迟退休政策的时要充分让公众看到,延迟退休对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是利大于弊的,改变传统观点及其子女的态度,才能更好地达到政策的实施效果。

(四)性别与延迟退休

现在我国实行的退休政策中,女性比男性要早退休5-10年,而女性的预期寿命比男性要多5年,这样女性退休后的生活轨迹要远远长于男性。由于社会因素和家庭因素的影响,男性和女性往往拥有着不同的生命轨迹,那么,在现行退休政策女性退休年龄较早的情况下,如何保证延迟退休政策在女性老年人群体中的施行,以充分利用老年女性人力资源,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随着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逐渐为女性老年人的延迟退休提供了较为成熟的经济和就业环境。

传统观点认为,让女性提前退休,是出于对女性权利的保护和对女性的关照,女性可以回家带孩子、帮忙做家务,有利于减轻家庭负担,维护家庭和谐。然而,现实是很多人认为区别对待退休年龄是对女性老年人的不尊重,她们觉得男女平等在退休年龄方面同样应该得到体现。所以,在延迟退休政策方面,要改变社会对于女性老年人的偏见,在延迟退休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中体现男女平等的原则。

延迟退休对于我国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再利用是一个新的政策,同时也是操作上的尝试和突破。对于中国人口结构不断变化的情况来讲,是一个符合现实并着眼于未来的,具有前瞻性的退休政策的变革。对于老年员工的退休后再工作与延迟退休,生命历程理论中的基本观点和影响因素,对于退休及老年人力资源开发政策制定与实施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参考。老年人力资源作为一种财富和潜在资源,对其关注和开发,提升老年人力资源的利用效能,是我国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与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