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研究结果
(一)退休后老年人现状研究
初步调查的老年人中,再工作的有106人,占45.1%,未再工作的103人,占43.8%,缺失26人,占11.1%。退休后再工作老年人基本现状如表3.6所示。可以看出,本次调查的老年人自评健康、社会支持、自我效能、主观幸福以及各个维度的均值都显著高于理论均分,这说明这些老年人的身体健康自评、心理健康自评、社会功能自评、社会支持、自我效能、主观幸福状况都比较好。
表3.6 退休后老年人再工作基本现状

(二)退休后再工作对老年人的影响研究
1.各变量在再工作状况上的差异分析
由表3.7可以看出,本次调查的老年人中再工作和未再工作的老年人在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上没有显著差异。在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健康自评上,未再工作的老年人显著高于再工作的老年人;在社会支持工具性支持维度上,再工作的老人要好于未再工作的老人。
表3.7 各变量在再工作状况上的差异分析

2.各变量与再工作状况的相关分析
表3.8数据显示,再工作与主观幸福感没有显著相关,与心理健康自评、自我效能感和工具性支持有显著相关。
表3.8 各变量与再工作状况的相关分析

(三)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
1.各变量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
将人口学变量中的年龄、性别、居住情况、婚姻情况、教育程度、再工作境况,以及心理健康自评、身体健康自评、社会功能自评,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做相关性分析,结果如下:
表3.9 各变量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1

表3.10 各变量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2

身体健康自评、心理健康自评、社会功能自评、自我效能感、工具性支持、情感性支持、提供支持和社会支持均和主观幸福感显著相关,年龄、性别、居住状况、教育程度、退休前工作类型和再工作状况均与主观幸福感无显著相关。
2.各变量与主观幸福感的回归分析
将主观幸福感相关显著的因素:心理健康自评、身体健康自评、社会功能自评、工具性支持、情感性支持、提供支持、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感作为自变量,主观幸福感作为因变量逐步做回归分析,结果分析如表3.11:
表3.11 主观幸福感的回归分析

进入回归的因素有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自评三个因素,能联合解释42.7%的变异量,其中自我效能感预测力最好,其解释量达到34.3%,社会支持解释量是5.5%,心理健康的解释量为2.9%。
3.退休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
由表3.12可知,心理健康自评、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及其三个维度激越、老化态度、孤独和不满分别相关显著。
表3.12 心理健康自评、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

根据前文关于以上因素关系的研究,以及再工作与心理健康自评、自我效能感和工具性支持的关系提出模型M1,如图3.3所示,用amos18.0进行模型拟合,拟合结果如表3.13所示:

图3.3 M1
表3.13 模型M1拟合指数

表3.13的拟合指数显示,模型M1的绝对拟合指标RMSEA值大于0.1,GFI小于0.9,增值拟合指标NFI、CFI、TLI、IFI均小于0.9,模型1的拟合指数并不理想。Amos结果中的修正指标显示增加社会支持对自我效能感和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自评的影响路径能改善模型,做出修改形成模型M2,如图3.4。模型M2的拟合结果如表3.14所示:
表3.14 模型M2拟合指数


图3.4 M2
从表3.14能够看到,模型M2绝对拟合指数和增值拟合指标有所改善,但依旧不够理想。在此参考Amos结果中的修正指标建议,增加自我效能感对心理健康自评的影响,形成如图3.5所示模型M3。模型M3的拟合结果见表3.15:

图3.5 M3
表3.15的拟合指数显示,模型M3的绝对拟合指标RMSEA值小于0.1,GFI大于0.9,增值拟合指标NFI、IFI、TLI、CFI均大于0.9,模型M3拟合指数比较理想,基本能够接受此模型。
表3.15 模型M3拟合指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