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时空的生活”与过渡雇佣
所谓“一定时空的生活”,其主要研究个体出生的时间(出生组效应),个体属于哪一个同龄群体;出生的地点在哪(地理效应),主要是将个体与某种历史力量结合起来。例如,城乡差异的表现就是一种典型的“一定时空的生活”。
那么不同的时空对于老年人的过渡雇佣有什么影响呢?首先我们以地理效应为例分析不同区域的老年人再就业动机的区别,张志良、杨晓鹏(1989)在《甘肃省老年人口的再就业问题》中提出,我国老年人口会逐渐增加,而老年人再就业则不可避免地成为一种趋势,并以甘肃省老年人为依据探讨了老年人再就业的必然性,其中有一项老年人口再就业动机的研究结果,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证明地理效应对于老年人过渡雇佣的影响(表4.2)。
表4.2 甘肃人口再就业动机

引自张志良、杨晓鹏(1989)《甘肃省老年人口的再就业问题》
从表4.2可以看出,在再就业动机这一项上,甘肃人口和全国人口在不同种类的懂技术存在差别。甘肃老年人对于再就业可能会更多地考虑到工作需要,这也与特定地区历史文化环境有关。总之,老年人再就业与否存在着地理效应。因此,在我们考虑老年人再就业方面的政策及具体操作中,要根据不同区域的老年人实际需求来制定,也要考虑区域发展的平衡性,不能一刀切。
其次,关于性别对于老年人再就业的影响,众所周知,在我国现行的法定退休年龄:男性满60周岁,女性满50周岁,其中党政机关、群众团体、企事业单位女性干部要满55周岁才能退休。可以看出在法律制定上,男性和女性是区别开的,那么性别的不同在老年人过渡雇佣方面会有显著的差异么?江维(2013)在《北京市老年人再就业意愿影响因素分析》中,采用《2010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城市个人问卷》,对全部朝阳区的老人实施了问卷调查,共回收问卷1938份。问卷主要涉及的是退休老年人是否有意愿从事一些有经济报酬的工作。通过数据处理,筛选出1678份有效问卷,其中男性为753人,女性925人。这其中,老年男性中有12.2%的人有再就业意愿,老年女性中有8.3%的人认为她们有意再就业。男性老年人与女性老年人再就业意愿差异显著,男性老年人更加乐于退休后再就业。可见,性别在老年人过渡雇佣阶段有着重要的作用。
弓秀云和王嘉维(2014)对北京市16区的420位低龄老年人再就业现状进行调查中发现,男性老年人再就业率为27.36%,女性老年人再就业率为18.96%。可见,无论是在意愿和实际的再就业行为上,男性老年人均要高于女性老年人。
最后我们用一个国外研究来说明生命历程理论“一定时空的生活原理”对老年人过渡雇佣的影响。在美国,过渡雇佣是一个很流行的元素,很多老年人会选择过渡雇佣来度过早期的晚年生活。以美国男性为例,再就业一般发生在较为年轻且较为健康的老年阶段,同时也与养老金状况、配偶就业状况等因素相关,见表4.3。
表4.3 美国劳动者退休再就业状况

在欧洲,55~70岁的劳动者从事过渡雇佣工作的比例大概在百分之十左右。各个国家的比例也不尽相同,欧洲中部和北部的劳动者相对来说更加倾向于过渡雇佣工作。这与各个国家自身的状况和文化环境有关,欧洲国家生命历程制度在整体上属于封闭式、社团主义、灵活协调的特征,但是美国则表现得更为开放、去规则化的特点。退休老人再就业情况在美国和欧洲表现上的差异印证了生命历程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