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老龄化的现实意义及其策略
成功老龄化的研究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一方面对老龄化结果的反思,加强了对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的研究,另一方面巩固了其理论制度层面,为更好地达成成功老龄化提供了要求、途径和评价标准。理论的研究归根结底是为了应用,因此研究成功老龄化本身就具有更多深远的现实意义。成功老龄化不是人人都能达到的状态,因此若想达到成功老龄化的理想状态,除了要具备一些特殊的素质之外,还需要依据其策略指导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一)成功老龄化的现实意义
1.成功老龄化能够缓解国家财政的压力。当劳动人口转变为老龄人口,供养者转变为被供养者时,不仅会提高老龄化成本,增加国家财政负担,更将影响社会的发展。老龄化成本是指人口老龄化导致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这种风险和不确定性融入了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各国研究结果都得到类似的结论,即财政支出中很大一部分用于供养国家中的老人。在西欧的一些国家中,由于实行高所得税、高社会福利的政策,社会保障费用已接近国民收入的1/3。之前的某些年,养老金在美国财政支出中占据重要地位,其比重甚至超过了国防费用。在1978-2003的25年间,我国财政支出中离退休职工支出已增长了200多倍,由不足18亿元增长为超过4000亿元,医疗费用从1990年的约76亿元增长两倍后达到2003年的270亿元。这充分说明,有效地再利用老年资本将会很大程度地提升国家的财政收入,减缓老年成本对国家的财政压力。成功老龄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迟老年员工的退休时间,倡导退休人员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从而减少国家、社会的成本开支,促使老年群体社会价值最大化。
2.成功老龄化能够缓解家庭经济所带来的压力。人口膨胀和国际竞争在不断加剧,相对而言,人们的生活条件是落后于社会整体进程的。中国所面临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当家庭丧失一份稳定经济收入的同时,退休人员的额外医疗费用开支在逐步增多,这便会导致家庭经济受到一定影响。成功老龄化倡导老年人群体开展多项有益智力刺激、塑造改善生活方式、有意义奉献的相关活动,降低老年群体罹患阿尔兹海默症等老年疾病的发生率,促进老年群体身体和心理的双层健康,间接保障家庭经济。
3.成功老龄化能够缓解社会文化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中国自古就有“养儿防老”的说法。但在我国计划生育制度的背景下,独生子女家庭在对老年人赡养方面的意识变得尤为薄弱,特别是在精神上的联系。“留守老人”这个专有名词的出现,证明了这种问题出现的普遍性。子女由于生活和工作原因,例如背井离乡工作会迫使他们与年迈的父母面对面交流的距离变大,赡养逐步成为单纯经济上的供给。退休人员需要从工作状态转变到生活状态的时候,面对大量的空闲时间会表现得不知所措,从而会将自己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孩子身上,影响到他们的生活,使彼此间的交流愈发紧张。这种物质和精神上的差异,会造成老年人自身生理、心理的异常,造成一些家庭代沟的出现,乃至社会精神压力影响的深化。成功老龄化会有利于退休员工将个人中心从工作平稳过渡到家庭生活中,促使他们更为正确、合理地认识角色间的转变问题,进而合理规划个人的退休时间,充实自我的日常生活。
4.成功老龄化的出现将帮助退休员工凝结成一个更有益社会的群体。当前,我国老年人的活动范围多以小区为中心向四周扩散,老年人在分享各种信息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同伴的观念。因此,积极能量的传递是极为重要的,它将带动更多的老年人提高主观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成功老龄化人群在这其中就充当着这个重要的角色,他们乐于分享,积极帮助周围的伙伴提高对自我老化的认识、对家庭角色的认识、对社会乃至国家政策的正确理解。彼此相互扶持给予关怀,积极参加社会公益事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二)向成功老龄化转型的策略
成功老龄化于老年个体和国家都有重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但如何才能达到成功老龄化?如何扩大成功老龄化的范围?这也是目前普遍关注的问题。
面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若想达到从常规甚至病态老龄化转变为成功老龄化,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预防有害因素:提倡每个人从幼年时期开始就要保持一种健康生活方式,定期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饮食规律,这些也是降低肥胖、预防代谢性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有力措施。
2.针对慢性疾病进行及早干预,防止进一步恶化:大部分老年人同时患有多种慢性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肺炎、颈肩腰腿痛等,这些疾病一经发现要及早治疗,控制病情的恶化,避免进一步引起器官功能障碍。
3.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支援社会公益活动、延迟退休、组织有兴趣的老年人参加文艺演出活动等,提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4.定期做针对性身体检查:通过专业的视角评估患病风险,尽早挖掘潜在疾病,同时测评老年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防患于未然。
针对如何扩大退休员工中成功老龄化的范围问题,很多研究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借鉴美国发展较为成熟的OASIS组织,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成功老龄化专业组织机构,帮助退休员工合理规划时间、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科学性地改善老年人即将面对的生理衰退。
利用员工退休前两年时间,集中对员工进行相关培训辅导,帮助他们掌握退休后经常出现的相关问题的处理办法及措施,使他们能够及时进入角色过渡的准备阶段。
丰富老年大学日常教学内容,扩大城镇中老年大学的数量,保证退休员工能够在小区/街道周边参加老年大学。
定期举办退休员工交流会,分享彼此心得生活感悟,共享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