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员工的角色退出

一、老年员工的角色退出

角色退出意味着脱离角色,老年员工的退休即脱离工作角色。角色退出可有不同的形式,如辞职、升职、调任、退休、学业期限完成等,都是从原有的角色脱离出来。角色退出在现象学上分为四个阶段:①最初疑问。发生的和即将发生的变化会使他们产生困惑或者不适应,内外部变化使个体产生疑问,进而改善情境,也可能会导致疑问加剧。老年人在面临退休时会经历一定程度的不适应,可以通过搜寻信息验证疑问,确认信息或者推翻信息,也可以通过进一步寻求工具性、表达性的社会支持,诉说疑问,进行实施检验并且获得建议,甚至进行自我实现的预言;②寻找替代角色。个体会对附属的现实收益和心理收益进行评估,这对老年员工面临退休时的不适应是一个重要的缓解,如果他们有信心获得满意的替代角色、财政资源和社会支持,则能够获得缓冲,这一阶段也会比较顺利。如果当前工作角色令人无法忍受,或者员工不把工作当作主要生活兴趣,那他们有可能就不认真考虑替代角色;③转折点。这一阶段可作为角色退出的开端,老年员工开始充分意识到过去行为已经完成,可能会产生一些复杂情绪,其中包含诸如放松、兴奋、忧虑、悲伤等成分;转折点阶段是宣布退出决定的关键点,老年员工对退休有比较充分的认识,能够帮助其降低认知失调,调动自身和周边的资源及能量进行退出;④创建前角色。情境因素和个体差异因素都会影响前角色创建,情境因素包括转换的程度、角色或转换的外显性,个体差异因素包括角色认同、感伤、怀旧、应对资源等;社会支持、财政资源、老年员工的个性特征以及身体状况等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新角色的建立。

一般来说,老年员工在面对退休时的基本状态包括提前退休、过渡雇佣以及延迟退休等。这三种主要的状态有着不同的特点。

提前退休意味着在国家法定退休年龄前退出工作角色,终止其职业生涯。并非所有的老年员工都会为了角色的稳定性而在退休后重新进入工作状态,有些老年员工会选择提前退休。其中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由于老年员工对先前的角色认同度低,选择提前退休,所以这种角色的转变是自愿的,而且是角色内部产生的推力,他们感觉自己工作非常辛苦,因厌倦工作而主动退休,想提早享受生活。另一方面,即使对先前角色认同度很高,但由于一些原因不得已提前退休,这种转变是老年员工在角色外部产生拉力下非自愿的改变。例如,一些老年人可能因为自己的身体状况不太好,没有继续工作的意愿,想尽快退出工作状态等。

过渡雇佣,指的是员工从其全职工作的岗位退出来,但未永久地退休前的一段工作状态。人的主观幸福感与其创造生活持续性的能力密切相关,过渡雇佣也与退休满意度和生活满意度相关,这种相关对于高技能型专业人士来说更为明显,其自我认同感与工作有更高的相关。老年员工对工作时的角色认同越高,其退休后角色退出就越难,消耗的能量也越多。员工在这种宏观角色转换的过程中,产生最初疑问以及对退休生活的不适应。在此之后员工进行积极探索,寻找替代角色,试图重新进入工作角色;再通过转折点意识到先前的工作已经完成,从心理上已经开始认同退休,可能会伴有焦虑、悲伤等负性情绪;最后再依据内外环境的变化等因素创建前角色。这种新的、可替代的、发生在老年员工退休后但又重新工作的情境下,是原有角色之后的一种过渡状态。

延迟退休就是在退休条件具备的前提下暂缓退休,通常认为“延迟退休”即延迟退休年龄,指国家综合考虑了人口结构变化的情况、就业情况等方面后而逐步提高退休年龄或延迟退休的制度。我国老年员工对延迟退休的态度也不尽相同,延迟退休意愿是个体自身特征与外部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有些老年员工赞同延迟退休,他们认为延迟退休可以延长其在工作角色中的时间,以使脱离工作角色而进入家庭角色的这种角色转换过程可以更慢一些,得到一点缓冲,保证财政收入和社会支持。另外有一部分老年员工并不赞同延迟退休,认为我国法定的退休年龄即宣告其工作期限的完成,对延迟退休带来的经济收入不抱太大希望,较早地做好了按时退休的心理准备。

角色退出意味着脱离的必要性,从生理和心理上退出之前的角色、与角色相关的文化氛围和关系网络等。退休实质上是一种社会角色的转换,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体从工作角色转成为闲暇角色。职业历程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是人们获得身心满足的一种重要方式,而退休却丧失了这一体验。第二,从主体角色退成为配角。老年员工在正式退休前有自己的工作、人际网络以及稳定的经济收入。但是在退休后没有工作带给自己成就感,老年人甚至感觉自身的社会价值下降,在家庭中原有的主体角色丧失,从而产生失落感(崔凤华,2007;李建伟,2004)。临退休的老年人对这一情境的预想,会增加退休焦虑。

退休或失去工作的角色退出过程所产生的影响包括现实和心理两个方面。从现实角度来看,员工退休会导致工作角色向家庭角色逐渐转化,老年员工的个人生活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从固定常规的工作时间中脱离出来,取而代之的是赋闲在家或者从事其他活动,日常生活会发生变化;从心理角度来看,这种角色转变会改变老年员工的自我认知、自尊心等心理过程,从而影响其心理健康状态。更为重要的是,现实与心理之间会产生交互作用,现实的状态会直接对老年员工的心理产生影响。反过来,心理上的变化也会对老年员工的身体健康等方面产生正向或负向的影响。

比较典型的情况是,如果老年员工在角色转换过程中达不到预期状态,可能会带来焦虑等不良影响。退休焦虑是指个体在退休前因为预期到了退休后生活的消极方面而对退休产生了消极认知和情绪。退休焦虑所涵盖的方面非常广泛,包括对退休之后经济状况、身体健康状况、社会关系的改变以及社会参与度的担忧等等。这种情绪反应体现了对潜在威胁的预期,它与破坏性的情绪状态相伴随,并且会影响以后对退休生活的应对和适应行为(崔凤华,2007)。

退休焦虑的产生有其直接或间接的源头,同时退休焦虑的产生也会对老年员工的身心产生巨大影响。角色理论强调退休实际上是失去一种角色,角色理论认为这种角色的丧失可使个体产生焦虑或抑郁情绪(Rosow,1967;Thoits,1992),进而会影响退休后的生活满意度。尤其是以工作角色为中心的个体,面临退休或者失去工作时,会导致很强的焦虑和被剥夺感(Burke,1991)。相反,如果个体并不以工作为中心或者不喜欢目前的工作,甚至认为其工作是一种负担时,则离开工作角色对其来说倒是很开心的事(wheaton,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