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命历程理论看延迟退休政策

第三节 从生命历程理论看延迟退休政策

延迟退休即延迟退休年龄,主要是结合国外关于提高退休年龄的政策,同时综合考虑我国人口结构变化的情况、就业的情况,来实施提高我国老年人退休年龄的制度。2013年6月,由于就业压力等多重原因,国家人社部从研究着手,进行延迟退休问题的学术探讨。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明确了延迟退休政策的顶层设计,延迟退休政策将渐进渐行。

2013年人民网联合清研咨询、优数咨询所做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近七成受访者反对延迟退休,59%的受访者认为废除退休双轨制的时机已经成熟。此外,73.5%的受访者支持实行弹性退休制。

伴随着延迟退休政策的提出,其现实背景问题就是人口老龄化,它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国际上一般看法认为,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处于老龄化社会。

根据我国第六次(2010)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国内人口中,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77648705人,占总人口比例的13.26%。这说明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按照年龄计算的粗略赡养比例为5∶1。有数据表明,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我国基本养老金缴费人员与退休人员比为10∶1,这就给现在就业的年轻人群造成巨大的压力,同时也给财政造成巨大的负担。随着养老金基数的不断增加,领取养老金的人数不断增加,我国已有7亿人口老有所养,这都给养老金的发放带来巨大的压力。我国实行社会养老金财政兜底,即不管养老金资金运行的缺口有多大,政府财政都要保证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这一方面加重政府的负担,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我国现行的养老金体系需要进行变革。

随着我国人口红利时期的结束,人口老龄化逐渐显现,与此同时由于我国曾经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目前国内青年一代的人口比例也随之降低,虽然我国在2016年已经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但是之前形成的状况已经无法轻易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