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的时间过程模型

二、退休的时间过程模型

该模型(见图1.2)认为,退休过程始于退休前的准备和计划阶段(即退休计划)。在此阶段,个体开始展望退休能带来什么,开始与朋友、家人及同事讨论退休后的生活计划。通过该过程个体可以对未来的生活产生更准确的预期,同时能调动和组织相应的资源来满足个体即将面临的退休生活。

Taylor-Carter等(1997)将退休计划分为财务计划和认知计划。财务计划的目标是找到收入与年支出之间的平衡点,允许个体在退休中保留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Hershey,Jacobs-Lawson,& Austin,2013)。尽管退休者会有社会保障和退休金,但是退休的财务计划的考虑重点是私人的储蓄状况。McCarthy(1996)认为在对退休进行财务计划时共有六个步骤:收集个人财务数据,确立目标,找出存在的问题,规划,实施,监测和修改计划。关于退休的认知计划,Adams和Rau(2011)的研究认为其目标是要解决包括:我该怎么办、我怎么能负担得起、我将住哪里、谁将和我分担等四个关键问题,这就要求个体收集关于当前健康和资金状况的信息,并运用认知技能来预测可能的未来、社会参与等情况。

随着退休的日益临近,个体进入退休决策阶段。在这一阶段,个体必须根据周围环境的变化来权衡工作和休闲的价值,从而做出退休决定。Eldman和Beehr根据退休决策过程中的个体思想变化过程,将退休决策分为三个更细的阶段:想象退休的可能性、评估什么时间退休以及将具体的退休计划付诸实践。有时个体还会面临做出是否要提前退休的决策。提前退休被定义为在个体可以享受养老金和社保福利之前就退出劳动力市场(Damman,Henkens,& Kalmijn,2011)。Feldman(2003)提出,提前退休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主观的,强调了在退休决策过程中个体体验到的人—环境匹配的程度,如果人们在工作中感受到人—环境不匹配时,就更可能选择提前退休(Armstrong-Stassen,Schlosser,& Zinni,2012;Feldman,2003;Herrbach,Mignonac,Vandenberghe,& Negrini,2009)。

最后,当个体完成从全职到退休的转换时,他们进入退休转换和适应阶段。该过程中最主要的内容是日常活动的改变。对于退休后的生活,个体可以选择如何度过,包括休闲活动、志愿工作、各种形式的带薪工作等(Adams & Rau,2011)。休闲活动包括聊天访友、参加宗教和兴趣活动等。志愿者工作可以涉及护理和照顾家庭成员,以及在商界和民间组织的正式志愿活动。退休后的带薪工作通常是指过渡雇佣,过渡雇佣有多种形式。从组织的视角,个体可以为先前的雇主继续工作,也可以在进入退休阶段后为不同的雇主从事全职或兼职工作(Zhan et al.,2013)。从职业的视角,过渡雇佣可分为两种形式(Wang et al.,2008):原职业过渡雇佣,即个体在与先前相同的行业或领域工作;不同领域的过渡雇佣,即退休后选择了与在职期间不同类型的工作。过渡雇佣的决策过程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过渡雇佣,也可称为退休后再工作,正在成为越来越普遍的一种模式,因为过渡雇佣的工作时长一般比退休前的工作时间有所减少,从某种程度上具有阶段性退休的特点。通过过渡雇佣,可以帮助老年员工更容易地进入完全退休状态(Wang,Adams,Beehr,& Shultz,2009)。

图1.2 时间过程模型

用时间过程模型来描述和理解退休过程,将退休作为随着时间相继展开的行为阶段来进行考察,并进一步考察各阶段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需要指出的是,该时间进程在个体之间存在异质性。另外,退休过程对多数人来讲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很多进入退休的老年人会经历矛盾、焦虑、恐惧、抑郁以及深深的丧失感。O'Rand(2003)的研究表明,残疾人、来自较低社会阶层的人以及长期失业的人等不同的个体在经历退休计划、决策和转换与适应的过程时会有不同的体验和结果。因此,退休的时间过程模型,应进一步加强对不同个体退休过程中独特心理动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