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提出与研究假设

四、问题提出与研究假设

(一)问题提出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社会老龄化的趋势日益显著,因此推行延迟退休是势在必行的,此举措是改革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方面,合理适当地推行,能够在平稳过渡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证人民的根本利益,成为我国制度改革的重中之重。与此同时,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以脑力劳动为基础的复杂型劳动逐渐代替以体力劳动为基础的单一型劳动方式,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职业压力的提升与更大强度的竞争。越来越多的员工正处在亚健康的状态,尤其是高危行业更是如此。因此延迟退休不可避免的会对职业紧张强度较大、劳动危险性较高的个体带来巨大的冲击。除了与个体工作有关的职业紧张因素和大社会背景因素之外,个体因素在应对延迟退休时也有着重要影响,成就动机作为个体因素的重要方面,在个体面临继续工作或者退休选择时将发挥重要作用。结合前面综述研究,个体工作压力或职业紧张与个体的工作意愿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即在一定意义上,个体工作压力越大,工作行业危险性越高,则越倾向于反对延迟退休。个人成就动机在与工作意愿有关的研究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高成就动机对于个体完成自我提升,完善职业生涯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个体成就动机越高,越倾向于继续工作,完善自身的职业生涯,因此当此类个体面临延迟退休时,可能更倾向于继续工作。

随着延迟退休逐渐成为这些年来的热点问题,先前研究大多着眼于劳动保障制度建设和经济型养老保险等角度。较少研究能够把个人因素、工作因素以及国家政策因素相结合,深入的探讨三者之间相互的关联,并设法提出相应的理论研究与政策支持。因此,本研究从工作压力部分入手,探讨工作因素(职业紧张)对临退休人员工作意愿(延迟退休)态度的影响,并充分考虑除社会因素之外的个人因素,如成就动机在研究中的调节作用。

(二)研究假设

本次研究主要是探讨员工的职业紧张对延迟退休态度的影响,并了解个人成就动机所起到的调节作用,以及在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月收入状况等人口统计学变量上检验延迟退休态度是否具有差异性。

根据延迟退休的相关研究我们得知,就我国现行的退休制来说,男性退休时间较女性更长,因此不同的性别对于延迟退休可能存在不同的态度。根据国外的相关研究,Gustman提出经济因素是做出退休决定的最主要因素,延迟退休政策的执行与个体养老保险金额有直接关联,因此在这基础上我们做出以下假设:

假设一:不同的性别、学历、月收入,是否照顾子女的员工对延迟退休的态度有差异性。

根据本次研究的理论推导,我们认为职业紧张与延迟退休之间存在一定的负相关,而个人成就动机在此关系中起到调节作用,因此做出以下假设:

假设二:职业紧张与延迟退休态度之间具有相关性。

假设三:职业紧张、个人成就动机与延迟退休之间具有相关性。

假设四:个人成就动机在职业紧张与延迟退休态度之间起调节作用。

(三)研究模型

根据文献综述我们了解到,自变量职业紧张事件强度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工作压力的一部分,而延迟退休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属于退休意愿或者工作态度的范畴。工作压力与工作意愿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工作压力越大,个体工作意愿表现负性倾向性越明显。工作压力与组织承诺的研究结果表明,工作压力越大,员工组织承诺负性倾向性越明显。在与工作压力相关的研究中,个人成就动机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根据山东师范大学相关学者的研究可知,较高的个人成就动机水平会使个体倾向于完善自身的职业生涯,提高自我水平,延长工作时间等。

图6.2 检验模型

由于工作压力与工作态度有着显著的相关,组织承诺与工作压力和个人成就动机以及退休态度有着显著相关,因此我们推论,职业紧张与延迟退休态度可能存有某种关联,并且个人成就动机在其中起到调节作用。如图6.2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