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简介

一、积极心理学简介

积极心理学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Seligman)最早提出来的。作为一种较新的研究取向,积极心理学认为人的生命系统是一个开放的、自我管理的系统,它既具有潜在的自我内心冲突,也有自我完善的内在能力,个体一般都能自己决定自己的最终发展状态。积极心理学强调心理学研究应关注人类的积极力量,主张心理学要以人实际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和机能等为出发点,提倡用一种积极的方式来解读人的心理现象(任俊,叶浩生,2005)。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层面:一是主观层面,着重研究个体对过去(成就感、满意度等)、现在(幸福、愉悦等)和将来(希望、乐观等)的积极主观体验;二是个体层面,主要研究积极人格特征(自尊、友好等)和个人良好品德(智慧、勇气、仁爱等)的形成机制、测量以及培育方式;三是集体层面,着眼于建设有利于发展人的积极力量与品质的积极社会制度(田喜洲,谢晋宇,2011)。

积极心理学运动促进了积极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和发展。积极组织行为学(Positive Organizational Behavior,POB)就是针对那些具有积极导向的、可测量的、可开发的、能有效管理的人力资源优势和心理能力所进行的研究及应用,其目的是提升工作绩效,它与传统组织行为更关注管理控制和克服员工弱点的做法显著不同。POB的研究对象是组织的行为特征与规律,目的是通过对个体、群体和组织行为进行研究来提高组织运行效率,提高员工满意度,进而使离职率和缺勤率得以降低。其发起者认为,POB受积极心理学的影响并关注个体特定的优势和心理能力,如自信或自我效能、乐观、希望、韧性、情绪智力和主观幸福感等。有研究(陈燕飞,苗元江,王青华,2010)表明,这些要素对工作绩效、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和组织公民行为等具有积极影响。此外,这些要素还与旷工、怠工呈显著负相关。目前,组织行为学与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者开始用积极的方法从职业幸福的角度研究如何吸引员工使其把提高工作效率作为一种成就感。由于与积极心理学相联系,POB更强调员工的优势而不是劣势,强调什么是正确的、适当的,而不是什么是不合适的。

积极心理学和POB的产生与发展为组织健康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使研究者和管理者认识到开发组织中的积极正向力量对促进组织健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积极心理学和POB的兴起为组织健康研究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并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支持。同时,组织健康研究的发展也有利于拓展POB的研究和应用领域(王兴琼,陈维政,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