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世姻缘传》

九、《醒世姻缘传》

《醒世姻缘传》,作者署名“西周生”。“西周生”一说为蒲松龄。《醒世姻缘传》是17、18 世纪中国长篇小说中的奇书,全书共百回,塑造了薛素姐这一专以折磨丈夫为生活需要的悍妇形象。它以淋漓酣畅的笔墨暴露了封建社会晚期的腐败与堕落、人性的沦丧与扭曲,广泛而真实地展现了民族文化的各个层面。

在洋洋百回的《醒世姻缘传》中,竟然没有一回不叙述到饮食之事。这固然与其主要描写家庭生活有关,但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饮食文化的重视。以第一回为例,这一回的主要情节是晁源带妾珍哥打猎。围绕这次打猎,共写了五次饮食之事:第一次是十一月初六冬至,晃源“叫厨子整了三四桌酒,在留春阁下生了地炉,铺设齐整,请那一班富豪赏雪。……那一班女子弟俱来斟酒侑觞,……吃至次日五更天气”;第二次是晁源次日一直睡到申时方起,起来后“吃了两碗酸辣汤”;第三次是过了一天,晁源差人往庄上杀了两口猪,磨了三四石面,准备十五日打猎时食用;第四次是十五日卯时,众人出发,“吃了几杯壮行酒”;第五次是打猎回来,“搬了果菜,大家吃了一回酒”。五次饮食,虽详略不同,但各有作用,均不可缺少。

同《金瓶梅》、《红楼梦》等小说相比,《醒世姻缘传》中的饮食描写更多地体现了下层民众的生活,其饭菜多为家常菜肴。如第三十回,狄员外受诬,请两位乡约,先上“四碟小菜、四碟案酒、四碟油果”,数量不少,但正菜却是“两碗摊鸡蛋、两碗腊肉、两碗干豆角、一尾大鲜鱼、两碗韭菜诲豆腐、两碗蒸的藕、两碗肉酢”,这在《红楼梦》和《金瓶梅》中是拿不出来的。书中最常见的饮食是薄饼加小米(大米)绿豆水饭。“水饭”的字面意思就是加水之饭,实际上就是粥。显然,薄饼配小米粥或大米粥是当时山东城乡常见的一种较好的饭食,可自家食用,也可用以待客,饭店里也有卖这种饭的,路上还有卖大米水饭的挑子。小说中多次描写到酒,却少见酒的名称。对茶也是偶尔提及,写得极为简略,如第十四回“一日三餐,茶水果饼往牢里送”,这和《金瓶梅》、《红楼梦》两书对酒、茶大量细致的描述迥然不同。《醒世姻缘传》中也极少写到精美的饮食器具,第二回写晁源、珍哥饮酒用“银镶雕漆劝杯”、“牙箸”则是极个别的例外。所有这些都体现出下层民众饮食文化特色。

红喜蛋

《醒世姻缘传》中的饮食描写表现出浓郁的山东地方特色,多次写及的薄饼加小米(大米)绿豆水饭即是如此。第二十一回写晁梁出生,“那东昌的风俗,生子之家,把那鸡蛋用红曲连壳煮了,擀了面,亲朋家都要分送”。“晁夫人先使煮了一百个煮熟的鸡子,两大盒擀就的面与徐大尹”,“又分送了亲朋邻舍”。同时还写了“洗三”、“添盆”送老娘婆的风俗,而盆里除银钱外,还要放枣、栗、葱、蒜等食物。亲友女眷看三,祝贺生子,“也有送盒面的,也有送盒芝麻盐的,也有送十来个鸡子的,也有送一个猪肚、两个猪肘的”,生子之家还要留他们吃酒。欢快热闹的场面,把山东地方风情活脱画出。同样,第二十四回写太平盛世秋收后,村民的荤菜有腊肉、腌鸡、咸鱼、鸭蛋、螃蟹、虾米,粮食有秫、麦子、稻子、谷、黍、稷,蔬菜有茄子、南瓜、葫芦、冬瓜、豆角、椿芽、蕨菜、黄花,干果有栗子、核桃、枣儿、柿饼、桃干、软枣,以“雪白的连浆小豆腐”为常用美食,也表现了山东饮食的这一特点。

《醒世姻缘传》通过编织故事、塑造人物,艺术地再现了那个时代的饮食风俗习惯,成为研究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不可多得的形象资料。小说中大量的饮食描写,虽与《红楼梦》、《金瓶梅》中的饮食描写有着艺术造诣深浅的差别,但却更接近于当时下层人民的生活。这种“大众性”的饮食文化描写因而更具有普遍性,对研究传统饮食文化的学者而言也更具有广泛的参考价值。[64]

【注释】

[1]纪昀等:《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一六《子部二十六·谱录类存目》,第1557 页。

[2]邱庞同:《中国烹饪古籍概述》,第155 页。

[3]邱庞同:《中国烹饪古籍概述》,第156 页。

[4]周宁静:《选读〈养小录〉》,《中华饮食文化基金会会讯》2007 年第3 期。

[5][日]篠田统:《中国食物史研究》,第202 页。

[6]同上,第203 页。

[7]徐海荣主编:《中国饮食史》卷五,第563—564 页。

[8]邱庞同:《中国烹饪古籍概述》,第157—159 页;曾翔云:《论〈养小录〉的营养观和膳食模式》,《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 年第2 期。

[9][日]篠田统:《中国食物史研究》,第204 页。

[10][日]篠田统:《中国食物史研究》,第204 页。

[11]同上。

[12]邱庞同:《中国烹饪古籍概述》,第160—161 页。

[13]徐海荣主编:《中国饮食史》卷五,第552 页。

[14]徐海荣主编:《中国饮食史》卷五,第558 页。

[15][日]篠田统:《中国食物史研究》,第206 页。

[16]同上。

[17]袁枚:《随园食单·须知单》,第19 页。

[18]邱庞同:《中国烹饪古籍概述》,第164 页。

[19]陈美慧:《袁枚与〈随园食单〉》,《中国饮食文化基金会会讯》2004 年第2 期。

[20]袁枚:《随园食单·序》,第2—3 页。

[21]袁枚:《随园食单·杂牲单》,第66 页。

[22][日]篠田统:《中国食物史研究》,第206 页。

[23]比较重要的研究成果有:赵荣光:《平生品味似评诗 落想腾空眩目奇——中国古代食圣袁枚美食实践暨饮食思想述论》,载其著《赵荣光食文化论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5 年,第280—338 页;赵荣光:《郑孔门前不掉头 程朱席上懒勾留》,载李士靖主编《中华食苑》第七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年;第214—234 页;陈诏:《袁枚与〈随园食单〉》,载其著《中国馔食文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年,第46—50 页;逮耀东:《凉拌海参与〈随园食单〉》,载其著《肚大能容》,三联书店,2002 年,第142—147 页;陈美慧:《袁枚与〈随园食单〉》,载《中国饮食文化基金会会讯》(台湾)2004 年第2 期;逮耀东:《袁枚与明清文人食谱》,载其著《寒夜客来》,三联书店,2005 年,第93—108 页;胡衍南:《文人化的〈随园食单〉——根据中国饮膳文献史作的考察》,载《中国饮食文化》(台湾)2005 年第2 期。

[24]张延年:《厨膳秘籍〈调鼎记〉》,《中国烹饪》1983 年第6 期。

[25]邱庞同:《〈调鼎记〉作者献疑》,《中国烹饪》1984 年第10 期;《关于〈调鼎记〉的新资料及研究》,《中国烹饪》1986 年第4 期。

[26]邱庞同:《关于〈调鼎记〉的新资料及研究》,《中国烹饪》1986 年第4 期。

[27]邱庞同:《中国烹饪古籍概述》,第169 页。

[28]徐海荣主编:《中国饮食史》卷五,第572 页。

[29]同上书,第579 页。

[30]同上书,第573—575 页。

[31]邱庞同:《中国烹饪古籍概述》,第179 页。

[32]薛宝辰:《素食说略·例言》,中国商业出版社,1984 年。

[33]邱庞同:《中国烹饪古籍概述》,第181 页。

[34]逯耀东:《寒夜客来》,三联书店,2005 年,第109—111 页。

[35]邱庞同:《中国烹饪古籍概述》,第183 页。

[36]邱庞同:《中国烹饪古籍概述》,第191—192 页。

[37]纪昀等:《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三〇《子部四十一·杂家类存目七》,第1728页。

[38]纪昀等:《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三〇《子部四十一·杂家类存目七》,第1728页。

[39]徐海荣主编:《中国饮食史》卷三,第294 页。

[40]王士雄:《随息居饮食谱·前序》,中国商业出版社,1985 年,第1 页。

[41][日]篠田统:《中国食物史研究》,第209 页。

[42][日]篠田统:《中国食物史研究》,第214 页。

[43]胡长春:《陆廷灿〈续茶经〉述论》,《农业考古》2006 年第2 期。

[44]陆廷灿:《续茶经·凡例》。

[45]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一五“续茶经”条,中华书局,1965 年。

[46]以上引自胡长春:《陆廷灿〈续茶经〉述论》,《农业考古》2006 年第2 期。

[47][日]篠田统:《中国食物史研究》,第216 页。

[48][日]篠田统:《中国食物史研究》,第216 页。

[49]张舟:《郝懿行及其〈记海错〉》,《中国烹饪》1984 年第8 期。

[50]同上。

[51][日]篠田统:《中国食物史研究》,第211 页。

[52]邱庞同:《中国烹饪古籍概述》,第197 页。

[53]朱锦华:《〈闲情偶寄〉成书时间考辨》,《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 期。

[54]徐海荣主编:《中国饮食史》卷五,第528 页。

[55]李渔:《闲情偶记·蔬食第一》。

[56]徐海荣主编:《中国饮食史》卷五,第534 页。

[57]邱庞同:《中国烹饪古籍概述》,第197—198 页。

[58]刘昭瑞:《中国古代饮茶艺术》,第144 页。

[59]纪昀等:《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一九《子部二十九·杂家类三》,第1596—1597页。

[60]邱庞同:《中国烹饪古籍概述》,第208—210 页。

[61]邱庞同:《中国烹饪古籍概述》,第219—220 页。

[62][日]篠田统:《中国食物史研究》,第222 页。

[63]如陶文台:《〈红楼梦〉与中国饮食文化》,载李士靖《中华食苑》第二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年,第275—301 页;胡文彬:《酒在梦中情更真——〈红楼梦〉与中国酒文化》,载李士靖《中华食苑》第二辑,第302—334 页;胡文彬:《〈红楼梦〉与中国药膳文化》,载李士靖《中华食苑》第三集,第381—395 页;秦一民:《红楼梦饮食谱》,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 年;苏衍丽:《红楼美食》,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 年。另外,黑龙江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烹调大全》“古典文学与烹饪”部分和中国艺术院红楼梦研究所李希凡、冯其庸主编的《红楼梦大辞典》“饮食部分”,对红楼美食有较详细的考评介绍。不少介绍中国饮食文化的书籍中,也或多或少涉及红楼饮食。

[64]朱世滋:《〈醒世姻缘传〉与中国饮食文化》,载李士靖《中华食苑》第三集,第396—4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