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主观精神说

三、主观精神说

主观精神说,是艺术本质论的另一个观点纷呈的学说。它撇除了艺术重在再现生活世界的观点,转而向内审视,认为艺术的本质主要在于表现人的主观精神世界。

按照康德的观点,人的主观精神可以分为知、情、意三个领域,后来经过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的扩充,人的精神领域可以分为意识、前意识、无意识等领域。而主观精神说,之所以会分成各种流派,也在于提倡者各自所提倡的主观精神领域之不同,有的是笼统地说表现精神,有的看重表现理性认识,有的看重表现意志,有的看重表现内心意识,有的看重表现内心无意识,有的看重表现情感。

(一)精神愉悦说

康德在谈艺术本质的相关问题时,很明显地落脚于主观精神尤其是主观精神中的情感层面。康德将审美视为无功利的情感判断,还将审美愉悦分为优美的愉悦和崇高的愉悦,优美的愉悦是感性层的愉悦,崇高的愉悦是理性层的愉悦。他明确地看到了审美愉悦既可以来自感性认识,也可以来自理性认识。这就大大开拓了美学的境界,就此说康德是近代美学史上最伟大的人一点都不为过。

(二)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

尼采将艺术视作人内心精神的一种外在表现。在《悲剧的诞生》中,他把西方艺术精神分为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日神精神代表理性、庄严、崇高,以绘画、建筑、雕塑为代表,是理智、秩序、规则和文雅的艺术。酒神精神代表感性、冲动、放纵、迷狂,以音乐为代表,是恶毒、混乱和疯狂的艺术。前者代表理性,而后者则表现人的潜意识。艺术就是这些主观精神的外现。

(三)意志说

以叔本华为代表的一些哲学家认为,世界是意志及其具体的表象。这种表现说,我们称它为意志表现说。叔本华认为,意志是我们内心存在的意欲、欲求,世界上一切事物(包括我们的身体)都是这种意志及这种意志的外在表象。

(四)表现说

以克罗齐为代表的表现主义美学家认为,艺术的本质主要在于人们内心的直觉。克罗齐认为,“艺术是幻想或直觉”,“直觉只能来自情感,基于情感”,“艺术的直觉总是抒情的直觉”,艺术是一种心灵的活动。

(五)性欲说

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美学家认为,在意识层和前意识层之下还深藏着无意识层。艺术家和常人一样,性欲望(libido)长期受到压抑而得不到满足,只能被锁闭在无意识层。这种无意识层内欲望的释放,只能通过文艺这种社会道德允许的形式得到满足。所以,艺术的本质就是性欲望的升华。

▲《霸王别姬》中的画面

(六)情感说

以苏珊·朗格为代表的符号学美学家则认为,“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形式的创造”。在她看来,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符号体系,这种符号体系是为了表现人类情感而存在的。这就强调了艺术的本质在于人类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