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精讲·
2025年09月26日
·考点精讲·
艺术创作活动是指艺术家运用已经掌握的艺术创作本领,将生活中得来的素材,围绕一定的主题倾向,进行艺术思维,从而在头脑中形成比较完整的艺术意象,随即运用艺术语言和各种表现方法,把它物化为供人鉴赏的艺术形象,即艺术作品的全部创作过程。
郑板桥在描述自己的画竹过程时说:“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有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这里,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分别对应了艺术创作过程的三个阶段:体验、构思、传达。
所谓眼中之竹,说的是体验生活对于创作的重要性,艺术家应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这是艺术创作的准备阶段或酝酿阶段,也就是艺术体验活动。
所谓胸中之竹,说的是创造性想象力对于创作的重要性,艺术家在有了艺术体验和创作欲望之后,正式开始了头脑中的艺术创作,形成主客体统一的审美意象,也就是艺术构思活动。
所谓手中之竹,乃是强调艺术传达技巧对于创作的重要性,艺术家需要通过艺术媒介或艺术语言,将审美意象物态化为可供他人欣赏的艺术形象,形成艺术作品,也就是艺术传达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竹子的存在有四个阶段,在郑板桥所说的三个阶段之先还有一个阶段,那就是园中之竹的自为存在。于是乎,四个竹子,四种状态——物、象、意、形。其中,“物”即园中之竹,它与人没有任何关系,是非人的自我存在,待到人介入之后,才从自在之物变成了人化之物,也就表现为表象、意象、形象等状态。